本报讯(记者沈孙晖 通讯员姜栋)小沈夫妻莫名其妙被人告上法庭,且根本不认识自称债主的原告。最终,测谎技术揭开了这起蹊跷官司的真相! 去年12月,小沈忽然收到江东法院寄来的传票,他和妻子成了一起民间借贷案子的被告,起诉人是顾某。但令小沈纳闷的是,他们压根不认识顾某,更别提向对方借过钱了。 为此,夫妻俩来到法院,查看顾某提供的证据后傻眼了:有张借款合同的借款人和担保人签名,分别是小沈及其妻子。这到底是咋回事? 原来,小沈是做生意的,前几年因资金紧张,曾向朋友夏某借过10万元。当时,他和夏某签过一个借款合同,并让妻子做担保人。但小沈清楚记得,借款合同上“出借人”一栏是空着的。后来,他将钱还给了夏某。 而现在这张借款合同正是当初小沈签的那张,但“出借人”那栏已赫然写着原告顾某的名字。 今年1月庭审中,顾某出示了证据:借款合同原件和他汇款给小沈的凭证。而小沈也出示了一份借款合同复印件及其还钱给夏某的银行账单原件。 对于顾某的汇款凭证,小沈承认上面的卡号确实是他的,但他当时以为钱是夏某汇来的。小沈表示,他提供的银行账单可以证明其已将10万元还给夏某,只因当时人在外地,所以没有从夏某处拿回借款合同。 对此,顾某表示他和夏某也是朋友。当时小沈向夏某借钱时,夏某没这么多资金,就向他借。而他因为不认识小沈,所以让其签借款合同。但签合同时,顾某并没有出面,后来从夏某处拿到合同,才在“出借人”一栏填上自己的名字。他不认可小沈提供的证据。 由于双方各执一词,小沈提出要申请测谎。主审法官与宁波市公安局联系后,测谎设备便被搬进了江东法院。 公安人员将测谎设备分别连接到顾某与小沈身上,然后问了一些准绳问题及相关问题,如这笔10万元借款已经还清了吗……在对这些问题的测试图谱及测前、测后谈话等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得出:顾某的得分在谎话值域内,而小沈得分在实话值域内。 面对公安出具的测试报告,顾某终于说了实话:因为小沈还钱后并没有要回借款合同,而当时又是自己汇钱给小沈的,便动起了歪脑筋。 在法院正式作出判决前,小沈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因为顾某的行为已经严重涉嫌虚假诉讼,将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前几天,法院获悉江东警方已受理小沈的报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