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这些指标,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走向。 【指标一】增速7.5%: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7.5%左右———尽管面对复杂形势和下行压力,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连续第三年设定在7.5%左右。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不变,是一种稳中求进的取向。”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韶春说。 “稳”既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谋略。在中国经济已经初步探索出新的合理区间、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面对下行压力,稳定增速目标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实现全年经济平稳发展。 【指标二】CPI控制在3.5%:物价涨幅有望保持温和 既要守住稳增长的下限,又要守住防通胀的上限。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也与上年目标保持不变,而上年的实际涨幅是2.6%。 “今年物价应当不会出现较快上涨,涨幅总体温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分析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过快,供需基本平衡,这是对物价涨幅的最大约束。特别是货币政策稳健,粮食“十连增”,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都有利于稳定物价。 【指标三】13500亿元赤字:支持经济发展防范债务风险 赤字高低,既体现财政政策力度,又关系风险管控。今年中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但赤字率稳定在2.1%不变。 “当前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企业仍然比较困难,所以还需要积极财政政策‘搭把手’‘加把劲’。”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指出,要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民生支出。赤字率保持不动,有利于防范风险。 【指标四】新增就业1000万:就业“加码”有利民生改善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今年在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保持不变的同时,就业目标比上年“加码”100万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中国经济从去年开始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大大高于第二产业。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能够实现更多新增就业。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