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党史·国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1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义之花,芬芳四明

致敬,那一座座美丽的丰碑

  编者按

  3月8日是国际妇女一年一度的节日。近期,由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市妇联举办了宁波妇女历史图片展,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统一梳理和展示,纪念党领导下的宁波妇女运动90周年。从中,本报节选了5位具有代表性的传奇女子,作为对她们突出贡献的纪念。

  在宁波党史上,曾有众多传奇女子,用美丽身影和青春热血,在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前赴后继,为了心中的真理孜孜以求。

  她们有的豆蔻年华就参加革命,最终身中二十余刀芳华早逝;有的始终战斗在革命的第一线,成为中央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幸存的30名女性之一;有的则长期为革命提供资金援助支持,为了革命事业客死他乡……

  她们大多出自书香门第,在人文底蕴浓厚的宁波接受了较为新派的教育,在组织和参与工农运动中得到了启迪和洗礼,立场坚定、不畏牺牲。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不让须眉的觉悟和实践,读懂了阿拉宁波人的革命情怀和一腔热血。

  胡焦琴:

  宁波最早牺牲的女共产党员

  【人物名片】

  胡焦琴(1902—1927),生于镇海县柴桥镇(今宁波市北仑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了镇海县的大革命运动,并一度担任中共镇海支部代理书记。1927年6月因反动分子告密枪杀。

  “男子是人,女子也是人,要有平等的人格。”“女性读书,是为了改造思想,尊重人格,求得自己有正确的人生观。”“我以为不好的制度,就当用革命的方法去改革。”……透过其生前写的文章,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热心国事的女子———胡焦琴。

  上个世纪20年代尚未认同男女平等,胡焦琴很幸运地出生在较为开化的家庭,从小接受教育。在就读柴桥镇静德女校、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期间,胡焦琴阅读了大量进步书报,陆续发表了针砭时弊的文章。为了铲除自己身上封建的影子,她剪了辫子,放了脚,闯进祠堂质问族长,反对封建包办婚姻。

  1926年春,毕业后的胡焦琴在镇海县灵岩小学任教,写下诗歌《感世》,以诗名志:“群雄争逐鹿,中原一局棋。干戈何日息,光我五色旗。恨为弱女子,扶危不可期。河山原锦绣,一览一兴悲。”

  短短40个字,凝结的是这个弱小女子忧国忧民、立志报国的情怀。当时的宁波,红色的革命思想已经在暗暗涌动。1926年,胡焦琴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用革命的方法改革不好的制度。

  随后,遵照党组织的决定,胡焦琴参加了国民党镇海县党部的组建工作,后被选为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会执委兼妇女部部长。在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广大进步人士的努力下,镇海县的大革命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教师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县工会、县农民协会、县妇女协会等组织相继成立。大资本家傅筱庵开办草帽厂雇用女工,工时长,工资低。胡焦琴发动建立工会组织,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并到县政府请愿。县长为大革命形势所迫,裁定资方答应工会提出的各项条件,斗争取得胜利。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镇海县党部进行了组织整顿。胡焦琴巧妙地避过敌人的审查,继续担任县党部执行委员会执委。代理中共镇海支部书记期间,不能公开领导群众活动,胡焦琴就秘密团结各方力量,进行反对蒋介石及新军阀的斗争,并积极开展营救。

  1927年因人告发,胡焦琴被捕。同年6月23日,胡焦琴身中数枪,壮烈牺牲,年仅25岁。

  金维映:

  中共历史上最早的女县委书记

  【人物名片】

  金维映(1904-1941),原籍浙江镇海。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中共宁波地委称赞为“定海女将”。她是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中央红军走完长征的30名女战士之一,也是中共历史上最早的女县委书记之一。右一为学生时代的金维映。

  浓眉大眼,面若银盘,眉宇间一派昂扬,透露着一种革命家的胸襟。大多数人起初知晓这位人称“阿金”的女革命者,是因为她和三位重要人物的关系:她曾是邓小平的夫人,曾是李维汉的夫人,是李铁映的母亲。

  1904年,金维映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不过开明的父母,坚持把女儿送进定海县立女子小学以及宁波女子师范学校求学,这也让她有了一个阅读进步书刊、参加演讲队上街宣传的契机。

  1919年五四运动,让15岁的金维映深受触动,她一度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金志成”,立志“教育救国”。毕业后她回到了母校“女小”担任教员,响应上海五卅运动,联络各校成立县学生会,联合工人、市民罢课、罢工、罢市。1926年10月,金维映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她刚刚二十二岁。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工农运动如火如荼。金维映白天教书,晚上革命,其所在的定海县立女子小学成了当时共产党的据点。当时,盐业是舟山地区的主要经济产业之一,但晒成的盐都由官府的秤放局低价收购,盐民挣扎在死亡线上。1927年,金维映组织发动盐民暴动,目标之一便是提高盐价。盐民们冲到盐场公署,大门紧闭,金维映竟飞身翻墙入院,足见其英姿飒爽。

  1927年4月18日,定海国民党右派势力冲击县党部,开除金维映和顾我等人的国民党党籍,金维映撤离定海,后被告发入狱。

  出狱后,金维映在上海岳州路一所小学找到教书工作,但她真正的职业是革命。1929年6月,金维映接替蔡畅,成为江苏省妇女委员会书记。1930年担任了上海丝织业工会和上海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领导人,在党的指示下组织上海工厂总罢工。

  1931年,她与邓小平一同被派往中央苏区工作,一路同行,后结为夫妻。随着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同年10月金维映奉调于都担任县委书记,后调任胜利县出任县委书记。

  因故与邓小平离婚后,1934年金维映与李维汉结婚,不多久,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了,金维映与其他29位被批准随主力行动的女同志一起,编入了军委第二纵队地方工作部,负责沿途发动群众的工作。她配有一匹马,但马上总坐着病中的警卫员、体弱的民夫或者脚上打泡的女同胞。

  1938年金维映赴苏联学习并治病,1941年底在德军飞机轰炸莫斯科时遇难,时年37岁。

  陈修良:

  铮铮铁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人物名片】

  陈修良(1907-1998),生于宁波呼童巷105号。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全国妇联华东区工委副主任、浙江省委宣传部代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顾问等职。

  陈修良,是一个很典型的宁波女性,瘦弱清秀而又干练坚强。在她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是简单地追随或盲从,而是非常注意理论研究,重视国情分析、从经验教训的总结中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秋瑾、孙中山是她青年时代的偶像。父亲早逝,具有革命思想的母亲陈馥十分注重女儿的教育。1921年9月,14岁的陈修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宁波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她开始阅读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及新思想的《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接触民主革命的新思潮。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这是陈修良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夫今之谈国事者,莫不发指眦裂,日:彼欧美虎狼之国,眈眈逐逐,侵略我民,甚矣!甚矣!”陈修良所写的第一篇关于革命的大作《救时刍议》,发表在1925年7月的《宁波学生联合会周刊》上。

  因为行为“叛逆”、带头罢课,1925年陈修良成了学校开除的5名学生的第一名。随后,陈修良进入杭州女子中学,后赴上海国民大学就读。上世纪20年代后期,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参加了反对王明错误路线的斗争。

  30年代,她与丈夫沙文汉一起流亡到东京,参加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工作;随后重返上海,投入抗日救亡文化活动,作为上海党组织恢复后的第一批党员,领导过学生和妇女运动。

  40年代,陈修良被派往已有过8次重大组织被破坏的南京,担任中共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那是有“虎穴”之称的国民党总部,白色恐怖严重。期间,陈修良领导了地下党发动声势浩大的“五·二〇”学生运动,策划过震惊中外的国民党海、陆、空军起义,说服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下令释放全国“政治犯”,获取过大量的军事情报,组织了广大群众迎接解放大军渡江,为和平解放这座古老的石头城作出过重大贡献。

  1948年,陈修良实事求是地写下《南京建党工作总结》一文,从党的建设、秘密工作、群众运动等方面,总结了1942年南京党组织重建以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着重批评了在白区斗争中易犯的“保守”和“冒险”以及脱离群众的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不人云亦云,不易受环境或“风向”左右而改变原则,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

  50年代中期,因潘汉年冤案和反右派运动,陈修良受到错误打击,以致20多年蒙冤受辱。但她始终身处逆境而从不消极,坚持积极学习与思考,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迎来了春天。

  李敏:

  “浙东刘胡兰”

  【人物名片】

  李敏(1924—1944),生于镇海县小港乡青峙李隘村(今宁波市北仑区)。194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樟水区区委书记、中共鄞江区委书记。遇难时,身中27刀,年仅20岁。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这是很多人对李敏的第一印象。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年轻姑娘的童年,是在阶级压迫中度过的。

  12岁那年,家庭贫困的李敏跟着妈妈到日本人开的纱厂当童工,有一次右手受伤,出血化脓,连续发烧仍得忍痛上工……这样的生活经历,让李敏更早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萌发起阶级仇和民族恨。

  2年半后,李敏进入家乡的延陵小学继续读书,3年的学校生活,使她受到了党的教育和革命思想的熏陶,尤其对抗日救国活动尤为积极。

  这时,日军的战火已经烧到了青峙,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李敏的父亲被日军拉去当挑夫,落下终身残废。1941年夏,镇海建立了党的敌后抗日武装———江南独立中队,李敏就秘密替部队借物、带路、提供情报。

  樟水地区是党在鄞西与敌、伪、顽势力斗争的一个焦点,情况十分复杂。1942年,党组织派李敏到鄞西樟水区崔夹岙启明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群众工作。1943年春,李敏接任中共樟水区区委书记,在樟水两岸发动群众,秘密发展武装力量,建立与扩大党的组织。

  1943年秋,国民党顽固派进攻浙东抗日根据地,党领导的浙东抗日武装被迫奋起自卫。此时,李敏被组织任命为鄞江区委书记,期间组织了当地农协会、妇女会、儿童团、判山会,以猎户队为骨干一支10余人的区小队,还捣毁了国民党设立的税卡和情报站。

  1944年2月21日,顽浙保二团从丈锡李家坑翻山偷袭后隆,李敏躲避不及被捕。当天下午4时李敏被杀害,尸体上的刀孔有20多个,被誉为“浙东刘胡兰”。

  朱枫:

  隐蔽战线的杰出女英雄

  【人物名片】

  朱枫(1905—1950),原名朱谌之,镇海城区人,194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1月派往台湾执行秘密任务,被告发后壮烈牺牲。1983年6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镇海中学的一角,树木掩映下有一幢木结构两层楼房,那是朱枫的故居,现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个曾被当地人称为“朱家花园”的地方,出生富裕的朱枫,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光。

  1921年,朱枫考入宁波女子师范学校,与陈修良同为班长。五卅惨案发生,朱枫跟着陈修良参加游行示威,耳濡目染了不少反帝爱国的革命思想。1927年远嫁东北,丈夫是沈阳兵工厂的总工程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返乡,翌年丈夫病逝。抗日战争爆发后,朱枫多次举办义卖展览,出售多年创作和收藏之金石、书画、手工艺制品,所得款全数捐献抗日团体。

  期间,朱枫与朱晓光结婚,携手投身革命。1940年至1942年,国民党顽固派两次反共高潮和敌后人民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朱枫先后坚持在新知书店和书店桂林办事处工作,从上海用变卖3克拉钻戒所得款购买了日本生产的薄型纸50令发运桂林。

  1945年春,朱枫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调至中共华中局在沪贸易机构联丰棉布号和鼎元钱庄,以公方代表身份负责财务工作,兼管情报部门经费。

  朱枫的家庭关系显现了鲜明的宁波革命特色,即一个大家族中往往有坚定的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的骨干,比如朱枫一个同父异母妹妹,和丈夫一直在国民党中统工作,朱枫的很多情报就是从麻将桌和饭局上获悉的。她巧妙周旋于国民党财、军、警上层人物之间,保护党的事业和同志安全,并通过合理运营为组织增值牟利,并以刻苦生活节约工薪,无私捐助革命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朱枫接受党的指示,由华东局派往台湾执行秘密任务。1950年2月,由于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岛内先后有数百名地下党员被捕。随即,朱枫也在舟山定海(当时仍由国民党军队占据)被捕。1950年6月10日朱枫在台北马场町身中7枪,壮烈牺牲。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