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上“马甲”打借条
换个“马甲”还是你

  

  本报讯(记者单玉紫枫 通讯员陈艳艳 陈幸科)法槌落下:被告任峰自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支付原告阿萍加工费3.4万元。任峰的最后一丝幻想宣告破灭。

  近日,慈溪范市法庭对一起经济纠纷作出判决。

  镇海人任峰于2010年在慈溪模具市场做生意时认识了阿萍,数次往来后,就委托阿萍加工相关模具。阿萍从未看过任峰的身份证,双方往来账目都是根据“任峰”名字的读音来记账,阿萍记了“任丰”,任峰见账本上阿萍写的是“任丰”,也将错就错,签字时也写了“任丰”。

  两年相安无事,但2012年他的生意转淡,想离开慈溪模具市场,但还欠着阿萍3.4万余元的加工费。“反正账目记的不是我身份证上的名字。”任峰自欺欺人地想了想后离开了。

  后来,阿萍多次催讨,任峰始终避而不见。无奈之下,今年1月,阿萍一纸诉状将任峰告上法院。谁料想,面对法院的传唤,任峰选择了沉默,不予应诉,而支撑他这么硬气的理由依旧是:他真名是“任峰”而非“任丰”。

  法院审理后发现,阿萍提供的欠条上所签名字为“任丰”,诉状中的被告是“任峰”,两者书写不同。为此,法院依据阿萍诉状信息前往公安机关进行了比对,并获取了“任峰”的相关信息。后阿萍在法院进行辨认时,在提供的8张相似照片中十分肯定地指出了“任峰”,该照片与法院核实的任峰为同一人。

  法院认为,名字只是单纯的符号,对他人所负债务绝不可能因名字的“改签”而转移消失。本案中,经查明,实际与阿萍发生贸易关系的人系“任峰”而非“任丰”,故支持了阿萍的诉讼请求。(文中为化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