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峰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制度完善、治理推进的过程,也是价值凸显的过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一定的制度体系,也离不开一定的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这就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价值体系是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 任何国家都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治理职能,都有国家、地区、基层、组织等层面的治理类型,国家治理是自有国家以来就存在的国家行为。我们所说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明确了改革的根本方向和鲜明指向、制度目标和治理目标,把治国理政的制度自觉与治理自觉统一起来,把发挥制度优势与提高治理效能统一起来,把制度对治理的指引与治理对制度的促进统一起来,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的认识达到一个历史新高度。 价值是事物及其属性的功用,价值体系是围绕特定对象的价值总和。我们所说的价值体系是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价值体系,是维系一个民族和国家团结统一、生存发展、长治久安的软实力体系。一个国家的价值基础、价值要素、价值关系、价值观念、价值评价等的总和,构成价值体系,如传统价值、文化价值、思想价值、道德价值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实际上都是在不同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表明我们党在价值体系建设上的历史性进展。可以说,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基础和价值内核,决定文化的性质,引导文化建设的方向。在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了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价值体系的灵魂。随着构建价值体系的拓展和深化,价值体系将更加丰富和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的经验和教训,深入思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一个需要认真学习领会的问题,就是制度体系、治理体系、价值体系的定位及其关系,这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问题。首先,制度统领治理,治理从属于制度,治理体系存在于制度体系之中。没有脱离制度体系独立存在的治理体系,也没有独立于制度能力之外的治理能力。治理是制度的有效运用、功能发挥和实践拓展,因而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创新、完善、实践的过程。其次,无论是制度还是治理,都是有其历史、政治、阶级、制度属性的,都是存在着立场、利益、原则、偏好内涵的,一句话,都是有价值定向、牵引、驱动的。价值观赋予制度和治理以灵魂,没有无价值的制度和治理。制度体系、治理体系需要价值体系的支持,价值体系贯通于制度和治理体系之中,三者相互配合、协同运转。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框架,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治理体系、价值体系三者共同支撑、协调推进、相互促进、形成合力的总体模式和演进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这就揭示了核心价值观包括价值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价值体系对于治理体系的规范作用看,价值体系确定了治理体系“为了谁”的价值取向。历史上有过不同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统治,也就相应地存在着不同的价值体系。价值体系首先回答的是为谁服务的问题,这就规定了治理体系为谁治理、以谁的利益为治理最高原则的问题。“为人民服务”决定了我们的治理体系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治理体系。价值体系确定了治理体系“为了什么”的价值目标。任何治理都是有目标、有方向的治理,无论是宏观目标还是具体目标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目标,都是以价值目标为牵引的治理目标。确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同时也就相应地确定了国家治理在不同层面的价值目标。治理的完善、方式、效果,都要服从服务于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价值观而推进,以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评价准则。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构建价值体系提出新要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重要方面,是各个国家依据基本制度框架、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发展需要,着眼提高治理质量、效能、水准,促进国家有序、协调、稳定运行的治理变革与创新,是对治理的“治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的社会主义治理模式,指明了“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的社会主义治理本质,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治理方式的否定和超越,是从以统治为本到以管理为本的治理转变,从人作为生产主体到人作为分配和管理主体的治理转变。1992年,邓小平提出再用30年的时间,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的发展目标。提出解决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现代化目标,实际上就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现代化目标。从世界历史看,形成比较完备的一整套制度往往需要较长甚至很长的历史时期,对于我国的治理体系建设状况而言,国家治理现代化在路上。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持续推进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我们党已有丰富经验和重大成果基础上,更好地把完善制度与推进治理统一起来,显示出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品格新风貌。主要表现为完善制度体系,增强治理能力;解放社会活力,深化治理内涵;促进社会公正,提升治理价值;加强作风建设,抓住治理关键;等等。例如,以社会公正提升治理价值,就是要抓紧解决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使我们的国家治理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时代潮流的趋势和人民利益的要求。可以说,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反映和表现,必然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完善发展而不断丰富内涵、深化理念。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构建价值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总体上说,就是要使这一价值体系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最重要的是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我们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就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相符合、相适应的治理,不是按照西方模式改造中国的治理。这就要求我们的价值体系把“三个自信”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充分反映民族特性,最重要的是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我们的国家治理,就是要充分运用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决不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充分反映时代特征,最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我们既要学习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同时也要在当代世界留下时代印记。中国经验同样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创造同样能够引领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就是要有这样的世界眼光和现代意识。 把推进国家治理与构建价值体系统一起来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场新的重大变革。而这一过程本身,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容和进程,即治理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的进展、成效如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与构建价值体系的融合贯通。 运用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与运用道德规范治理国家一体化。法治是治理现代化的基石与标志,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与此同时,必须把法治与德治统一起来。德治为法治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法治为德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对于公民来说,守法既是强制力量的约束,也是道德规范的要求;守德既是自律的要求,也是他律的约束。 有效维护社会秩序与有效整合社会意识一体化。国家治理的一个基本目的,是要保证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社会秩序有效维护。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系统正常运转,既要依靠制度的调节,也要依靠价值观的调节,价值观能够凝聚价值共识、促使团结和睦。社会秩序有效维护,既要依靠有形的力量,如行政、法律、武装的力量,也要依靠无形的力量,如舆论、思想、道德的力量。 创新社会治理与强化道德约束一体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门部署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决定要求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的方针,其中就包含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调节利益关系的举措。这就使社会治理更加注重群众的参与、自觉、配合。最近,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韩健老人和打工妹石芳丽的故事。老人被姑娘撞倒受伤,没有诉诸公安、司法或社区,而是老人谅解宽容不索赔,姑娘辞去工作陪护老人。美德有助于解决治理问题、减少治理成本、达到治理目的。 治理融入生活与价值内化于心一体化。治理是要建立从制度到生活的中介,治理只有进入实际生活才能实现和完成治理。治理融入生活与价值内化于心必须协调起来,才能收到治理效果,也就是说,治理的价值理念与主导的价值理念必须是一致的、自洽的。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 (作者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