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寻 3月20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亚当·罗伯茨(左)和约翰·芒塞向南印度洋海面投掷用于搜索的自我定位数据浮标。(新华社发) |
|
中国“海巡01”轮 3月21日,在南印度洋海域,中国“海巡01”轮出动船载直升机对附近水域进行搜寻。(新华社发) |
|
“雪龙”号科考船 3月21日,“雪龙”号离开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码头,前往执行搜寻马航失联客机任务。(新华社发) |
|
澳“猎户座”巡逻机 3月21日,在澳大利亚珀斯以北的皮尔斯空军基地,“猎户座”巡逻机执行搜寻任务归来。(新华社发) |
|
中国空军运输机 3月21日中午,中国空军3架飞机抵达马来西亚,即将展开海外搜救行动。(新华社发) |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刘一楠)澳大利亚和美国21日再次派出飞机,前往发现疑似马航失联客机残骸的南印度洋海域继续搜寻。同时,中国海军多艘舰船和“雪龙”号科考船赶赴那片海域。 海洋学家指出,随着南半球进入秋季,目标海域的气象和水文条件可能更加恶劣,搜寻行动面临严峻形势。 海陆空 齐努力 南印度洋目标海域的搜寻工作眼下由澳大利亚方面主导。继第一天空中搜寻未果后,澳方21日又派出3架空军P—3型“猎户座”海上巡逻机和一架民用庞巴迪“环球快车”飞机,美国海军派出一架P—8“海神”海上巡逻机。 尽管当天天气条件比前一天有所好转,可以进行肉眼观测,但当天的搜索仍无任何发现。 挪威赫格海运公司旗下“圣彼得堡”号货轮20日临时改变航向,成为抵达目标海域的第一艘船,但迄今没有找到任何疑似残骸。这艘货轮21日继续协助搜寻,另一艘船当天晚些时候抵达这一海域。 同时,中国海军两栖船坞登陆舰昆仑山舰、导弹驱逐舰海口舰和综合补给舰千岛湖舰正赶往目标海域。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码头进行紧急补给后,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当地时间21日18时21分启程,奔赴发现疑似马航失联客机碎片的海域执行搜寻任务。据“雪龙”号船长王建忠介绍,发现疑似马航失联客机碎片的海域位于南大洋西风带,最近处距离“雪龙”号约1430海里,“雪龙”号前往约需4天时间。 按照中国海上搜救中心部署,南下编队“海巡01”、“南海救101”继续按原定搜寻方案向圣诞岛以南的我方南部搜寻区域部分搜索前进,并逐渐向发现疑似失联客机残骸海域靠近。 法国海外属地留尼汪岛行政长官塞巴斯蒂安·穆罗告诉路透社记者,疑似海域附近一些人烟稀少的法属岛屿接到搜寻疑似残骸的命令,但尚未发现目标。 析图像 帮定位 澳大利亚副总理沃伦·特拉斯21日确认,澳方正继续分析卫星图像,以帮助定位搜寻目标。 “显然,眼下已有大量资源投入那片海域,”特拉斯说,“(澳方)正试图获得更多和分辨率更高的图片,这样我们才能对那些物体的位置、移动距离和应当付出何种努力更加心中有数。” 显现疑似残骸的卫星图片来自美国商业卫星影像企业“数字地球”公司,拍摄于本月16日。按照澳方说法,之所以在拿到卫星图片4天后才发现疑似残骸,是因为印度洋面积太大,需要查看的图片太多,而且具体分析图像也需要一段时间。 从卫星图像推算,体积较大的物体长约24米,另一个物体长约5米。澳方认为,从尺寸上判断,有理由怀疑那两个物体与失联客机有关。 美国联邦航空局事故调查部门前主管史蒂夫·华莱士分析说,如果飞机坠入海中,解体产生的大块残骸不会至今漂浮在海面上,但重量较轻的小部件有可能漂浮多日,例如救生衣和座椅垫。 虽困难 必尽力 搜寻目标海域被不少海事和气象人员形容为世界上“条件最恶劣”或“最人迹罕至”的角落,水深2500米至4000米,时常风急浪大,鲜有商船经过。 新西兰国防军20日向目标海域派出一架“猎户座”海上巡逻机。空军少将凯文·肖特证实,那里“能见度不佳,导致难以搜寻水面”。 去年12月曾随搜救船前往那片海域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海洋学家埃里克·范塞比耶说,那片海域的环境受南极影响明显,随着南半球进入秋季,其气象和水文条件会更加恶劣。 “无论(搜寻的)位置还是时间,都差得不能再差了,”范塞比耶说,“如果早几个月,海面会平静许多,工作也容易许多。” 不过,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21日强调,尽管目标海域是“你能想象到的地球表面上最难接近的区域,但如果水下有东西,我们会找到它……为了(飞机上)那些人的家人,我们必须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