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东区社会福利中心 |
|
鄞州博美颐养院 |
|
宁波市老年疗养院 |
本报记者 杨静雅 通讯员 邓天武 据市老龄办统计,截至去年末,我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8.7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0.5%,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据预测,到2020年,我市老年人口将突破160万,约占户籍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解决养老问题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紧迫而又有挑战性的问题。《宁波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民生福祉改善工程,加快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建成和加快推进一批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到2015年,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以上。宁波市社会福利中心改扩建工程还被我市列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本级资金投入项目。 A 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全国领先 面对我市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这个严峻的现实,早在2012年,我市已经未雨绸缪。当年9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大会,明确提出了养老服务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力量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宁波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宁波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2—2020)》等系列养老服务政策和规划,明确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在政策扶持、土地保障、资金补助、服务补贴、人才培训、税费减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扶持范围、拓宽了优惠扶持内容、提高了优惠扶持标准,扶持力度位于全省前列。各县(市)区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和办法,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 今年,我市将继续把养老床位建设列入重点工作,把将新增养老床位3600张纳入市政府实事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33家,养老床位37934张,平均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2张,远远高于目前我国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0.5张的数量,也超过全省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6张的平均水平。 B 六年后养老床位每千名老人50张 去年下半年,市民政局和规划局联合编制了《宁波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2—2020)。其发展战略与目标为:按照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层级清晰、功能完善,四圈合一、多元配置,适度超前、全民共享的要求,合理规划养老服务设施,落实和预留好养老设施空间,使基本型、需求型和个性化养老机构合理分布,形成90%的老年人通过社会化服务实行家庭自助养老,5%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实行社区帮扶养老,5%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实行照护养老的格局。最终实现“城市十分钟、农村二十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发展目标。 关于养老机构,《规划》的近期目标为:到2015年,市本级建有1000张以上床位的公办机构养老服务设施2家以上,各县(市)区建有500张以上床位的公建机构养老服务设施1家以上,各街道(镇、乡)建有100张以上床位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1家以上。 《规划》明确了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类型及标准、空间布局指引、设施规模,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按护理程度的不同分为助养型、居养型、护理型三类,设施规模总量按2015年40张/千名老年人,2020年50张/千名老年人的标准预测。 C 民办和公办养老机构共同发展 为了使我市的养老机构数量和质量快速提高,我市在加大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力度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大力推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样化,培育社会力量兴办多种服务方式和不同收费标准的养老服务机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养老服务需要。 去年3月,市民政局会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在全省率先设置了“养老服务”登记项目类别,明确了依法成立的企业、社会组织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凡具备相应条件的,均可投资举办为老年人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 今年,我市正在调研论证,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进养老服 务收费管理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休养型、医养型、护理型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推动养老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的互动发展,支持社会急需、项目发展前景好的老年产业项目,满足养老服务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我市一些地方还采取政府和民营资本共建养老院的方式。2012年9月开工建设的江北区慈城黄山福利院,由民营企业出资500万元、政府投资3500余万元而建成,新增床位184张。总投资5亿元,计划新建床位2500个的江北慈孝乐园项目,也有民营资本投入。鄞州博美颐养院是一家民企利用产业调整后空置的厂房,在政府的支持下建成的。 北仑区也在探索民间资本创办普惠型养老机构的模式,通过土地规划、税费优惠、财政补奖、投资权益等方式,鼓励、支持民间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逐步实现由政府一手包办向服务外包转变。目前,该区正在筹办的浙鑫康乐颐养中心就是这种模式。 镇海区金生怡养院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组织和服务团队参与管理运作,成为镇海区首家采用“公建民营”模式运作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 D 新建养老机构纷纷推出个性化服务 我市在建和已建的养老机构,普遍因地制宜,推出了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老人需求。 江东区社会福利中心(怡康院)设有家院互融中心,实现了院内外老人服务的互融。该院家院互融中心面积3000平方米,将机构养老无法提供、居家养老不能涉及的6大服务项目设置在家院互融区内,服务半径扩展至全区5万老年人。该中心设有中医养生馆、温馨日托馆、老年产业馆、终身学习馆、“红蚂蚁”志愿服务馆、快捷信息馆。该院还设有失智老人照料中心,中心内又分轻度失智老人日间照护区、中度和重度失智老人照料区等三大区 域,为失智老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住养和康复服务。 一般的养老机构老人生小病由机构内的医生主治,要住院得赶到医院去,很不方便。象山县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在象山县老年公寓建设时,就将一家老年病专科医院引进了公寓里,医院设有全科、口腔科、五官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科等科室,既收治入治本公寓的老人,又对外营业,真正实现了医养结合。 去年下半年,海曙区成立了我市首家失独养老院———海曙区并肩行照护院。照护院由海曙区敬老协会举办,位于海曙区西北街1号,与市第二医院相邻。照护院内设床位36张,针对失独老人特别怕孤独的心理特点,该院让老人所居住的房间与院内的活动场所、医务室、院长助理室、值班室相连,同时还设单人和双人房间,各房间均有3人以上入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