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前天,笔者从鄞州章水镇入山,经余姚四明山镇,抵达奉化溪口。穿行在四明山区,春意扑面而来。然而,盘山公路两旁目力所及范围内,不少“癞头”坡地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令人触目惊心。随处可见的秃头现象,正是前几年毁林开垦种植花木留下的“后遗症”。 去年,市政府发文,明令禁止四明山区域毁林开垦行为,并划分三大区域,限制花木产业无序发展。眼下,一场重在保护四明山区坡度25度以上山地的生态修复行动已经启动。 花木地套种香榧、银杏 在章水镇里梅村,靠近公路的一处坡地遍植樱花。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樱花丛中,间隔三四米种植了经济树种香榧和生态树种银杏的小苗,都是上个星期刚种下的。在里梅村村委会的院子里,堆放着由区农林局统一采购的香榧苗。村党支部书记吴成龙告诉笔者,今年运来了香榧苗3车1600多株、银杏苗4000株。月底前全部套种到樱花地。据了解,鄞州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生态修复的补助。除了香榧和银杏,该区还采取花木与猕猴桃、茶叶、南方红豆杉、百合等多种经济和生态树种套种模式,今年实施面积为1084亩。陪同采访的鄞州区林业科毛锡龙表示,生态修复既要考虑农户的经济利益,也要兼顾生态效益。 在余姚,四明山、大岚、鹿亭等乡镇充分利用四明山区域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扶持项目政策,组织采购红豆杉、香榧、红叶石楠等树种,以村为单位推进生态修复。截至目前,集中连片50亩以上种植面积达到1670亩,超过今年总任务数的85%。3月底前,可完成年度考核计划。 花木套种,村民大多不愿意 生态修复,决非一日之功。在四明山区一些村采访时,笔者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就拿花木地套种其他树种来说,看似简单的一件事,落实起来却不容易。因为村民往往不愿意在自己的承包山上让你种,这是村干部碰到的一大难题。 “村民盯着每年几万元的眼前利益。而种香榧之类的经济作物,要等上七八年时间才会有收益。不支持,也就不难理解了。”一位村干部说。 里梅村地处杖锡山区,村里大多数山林坡度在25度以上,是生态修复的重点村。为了落实套种任务,村里出200元一天的工资雇用小工种植,村干部还要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进行解释、劝说。 在四明山区域,这些年花木产业给山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年复一年的花木移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趋严重。尤其是近两年随着灾害性天气增多,生态承载能力越来越弱的弊端开始显现。对这一事实,不少长年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老人深有感触。一位年长村民告诉笔者:“去年洪水来时,山上出现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市林业局有关人士表示,表土流失是毁林开垦、过量移栽花木造成的后果。对坡度较高的四明山禁止开发区域实施生态修复,是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生态恢复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以经济和生态树种一步步代替花木,既能恢复青山绿水,同时也是为山区农民的生计着想。 长远之策:探索林地经营权流转 溪口镇拥有43万亩山林,其中位于雪山、镇所在地核心景区范围内的山林面积为7万亩。 流转核心景区内林木林地的经营权,成为继生态修复之外政府正在统盘谋划的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又一件大事。 根据设想,溪口镇政府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核心景区内林木林地的经营权。按照面积,每年向村民支付租赁费。流转后实行统一经营管理,规划生态景观林,与乡村旅游布局配套,美化、彩化景区环境。 据介绍,核心景区流转山林面积约7万亩,涉及东岙、董村、溪口3个片14个村4000多户农户。 与此同时,奉化市正积极实施产业外迁计划,培育花木生产新的总部经济。目前,该市已与江西一地签订了一万亩的土地租赁协议。对愿意下山建基地或到外地建立花木基地的,由花协牵头,溪口镇政府协调,鼓励大户带小户联合去外地发展,并对下山外迁基地适当给予地租费补助。 充分考虑山区农户承受力,寻求新的出路。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的长远决策,定能助花农迈过这道“坎”。 新闻链接 去年8月,余姚、奉化、鄞州三地都以政府名义向市政府提交了四明山区域禁止开发区分年度生态修复方案,落实到山头地块,具有可操作性。奉化5年内将禁止开发区内的20255亩花木地全部实施生态修复;余姚完成禁止开发区内12041亩的生态修复任务;鄞州禁止开发区内生态修复面积1469亩。 三市(区)重点推广茶叶与花木套种、水果干果与花木套种、珍贵树种与花木套种等三种退花还林模式和生态栽培技术。去年采用“套种”模式,共完成生态修复3000余亩,今年任务为7350余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