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有关部门接连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使得民众对社会化养老模式及成效有了新的期待。笔者以为,无论社会化养老模式和具体措施如何,随老人心、顺老人心、安老人心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到哪里养老,采取什么方式养老,选择上老人要有主动权,不能受迫于家庭压力或外界诱导。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人的钱袋子、房梁子开始活起来了,各种养老概念产品令人眼花缭乱,但老人的养老观念普遍滞后。养老产品多,老年人与子女在选择上产生矛盾的概率就大。作为子女必须明白,让老人安度晚年是子女义务,更是老人自己的权利。遵从老人意愿,顺从老人选择才是应有态度。 社会化养老,不是简单把老人从家里搬出来,同样要让老人感受到天伦之乐和亲情慰藉。根据相关文件,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仅是给社会机构一份经费支持,但无法给老人们“养心”提供支撑。笔者以为,如果能从中抽出一定比例费用,作为子女或者志愿者定期看望照顾父母的成本补助,满足老人渴望亲情的心理需求,对社会化养老的推广不无裨益。 社会化养老是“家庭养老”的补充,但也应该有“家庭养老”的氛围。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后,子女难免会担心老人孤寂落寞,所以应创造条件,激发老人接受新生活模式的热情,在愉快的心境中发挥余热,消除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如此,才能让老人在社会化养老的新模式中安心生活。 “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这是白居易在年近七旬时的心路写照,也不失为当下老人的安养想法。只有对老人无微不至地关心,让他们的心情和身体一样安泰康健,我们的养老产业才能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