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明淙制图 |
本报记者 张燕 提 要 买卡时笑脸相迎,用卡时重重“设卡”,更有店家关门走人,消费者手中的卡成了一张废纸。 超市、商场、美容、美发、健身、洗衣、洗车、用餐……我们生活中的多种消费,通过一种名为“预付卡”的有价凭证被预支,而办卡容易用卡难,不少人被“卡牢”,预付卡成为消费投诉的重灾区。 五花八门的预付卡 从美发到洗车,从购物到餐饮,预付卡可谓无所不在,钱包里能找出一两张预付卡的市民不在少数。预付卡已经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现金消费。 记者调查发现,宁波市场上的预付卡五花八门,主要有四种形式。一种是可以在多户商家使用的预付卡,主要指畅购卡、杉德卡等,其功能相当于现金。第二种是大型商超发行的购物卡,性质与第一种相似,但一般仅限于本超市或商场消费。第三种是提货券,它所针对的是商品。虽然提货券是一次性使用,但因为消费者预付了资金,实际上也是一种预付卡。第四种是集中在服务业的预付卡,它们的分布最广,也最容易引发消费纠纷。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手头的预付卡中,最多的就是美容美发卡和健身卡,常去健身房或美容院的消费者几乎人手一张预付卡,80%左右经常去美发店的消费者拥有美发预付卡,一半以上的车主拥有或曾经拥有洗车卡。另外,快餐店的就餐卡、饭店的代金券,甚至洗衣卡、海鲜卡、购书卡、电影券等等,都在改变着我们的消费习惯。 商家为什么爱发卡 “回笼资金呗”。被问及商家为什么爱发卡,一名内业人士一语中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美容院为例,商家如果不发行预付卡,首期投资包括房租、设备、专业人员等,就算是规模较小的,十万元也是个起底数;而如果发行预付卡,平均每人预购1000元,100个消费者就能收回投资,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再投资、发展连锁经营、继续发行预付卡,如果形成一种良性经营,对商家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而美容、美发等行业相对规模较小,投资者以个人居多,预付卡的方式正好为小规模投资者创建了一个资金回收的便捷渠道。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商家需要资金回笼,有时候预付卡成为商家抢占市场的手段。“公司早些年并没有发行预付卡,采用现金经营的模式发展很稳定。”我市一家美容美发连锁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同行大范围发行预付卡,企业发现老顾客有所流失,原因是客人办理了其他企业的预付卡。因此,不得已“跟随形势”也发行了预付卡。 拥有哪家店的预付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二次消费的选择。记者采访了十名预付卡使用者,他们均表示会首先选择到办卡商家再次消费,其中5人表示如果用得好,还会继续选择这家店再次购买预付卡。而消费者这样的选择对商家的意义显而易见。 表面上的“双赢” 商家发卡,首先得投消费者所好,预付式消费卡投的是消费者哪个“好”? 折扣。几乎所有的预付卡,在市场上多多少少存在折扣,即便是看上去价格很“坚挺”的预付卡。 记者发现,如果从正规渠道购买,市面上多用途预付卡以及像银泰、三江、乐购、中石化等大企业发行的单用途预付卡,都需原价购买,但它们在二手市场上也并非“毫发无损”。记者找到一家网上红火的票务公司,老板表示所有的卡都有折扣,上述预付卡算是“硬通货”类,一般96折到99折之间可以买到。 而一些美容美发卡、洗衣卡之类的“水分”就大了。我市一家美发店,单次洗剪吹的标价是68元,而如果使用预付卡,大约可以享受七折的优惠。“这已经算是好的了,我曾经遇到一家美发店,染、烫、护一体需要1000元,而使用预付卡只要300多元。”周小姐是典型的有卡族,对于预付卡的价格游戏规则一清二楚,“如果不是单次服务的价格太高,而办卡可以享受优惠,我不会选择办卡。”事实上,很多消费者与周小姐一样,认识到预付卡的风险,只是被商家的价格所“绑架”。 经营风险转嫁消费者 一名回收二手卡的老板介绍,除了商超卡、加油卡等价格坚挺外,很多预付卡在二手市场上的回购价甚至不到原价的一半。如某品牌洗衣卡她四折回收,五折出售;每年中秋前一些月饼券最低仅三折出售;健身卡、美容卡等,回收的价格很低,有些没品牌的还不敢回收,因为“风险太大”。 事实上预付卡是经营者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的一种经营方式,预付卡的风险,基本上是消费者的单向风险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损失了预交款的同期利息;二是预付卡的办理一定意义上限制了自由选择权;三是容易陷入一些不平等格式条款的陷阱;四是消费者权益处于不确定状态,由于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经营者对自身经营情况非常清楚,有时在明知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仍发售消费卡,而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预付卡,也就陷入了经营者的资金链条,最终有可能被“套牢”。 相关链接 文体健身投诉翻番 预付卡是主要原因 在市工商局12315中心发布的2013年服务类投诉中,除了通信服务投诉量最大外,文化娱乐健身服务和美容美发服务的投诉量居第二、三位,分别为2004件和1547件,同比分别上升195.1%和10.5%。 文化娱乐体育服务今年投诉量大增,主要受健身中心、舞蹈俱乐部等文化娱乐体育机构关门影响。去年,我市发生了不少健身机构“关门”事件,由于无法寻找商家,消费者手头的预付卡成为一张废纸。(张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