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宁波国检保税办工作人员在企业生产现场检查。(记者 刘慧敏 摄) |
宁波保税区企业汉圣化工有限公司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已经有了近10年工作经历的公司关务专员王梅,从去年4月份开始,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公司所支出的查验费也有了明显的减少。“这都是宁波检验检疫局保税区办事处推行进口贸易便利化措施给我们带来的实惠。”王梅向记者表示。 2013年初,宁波检验检疫局出台了检验检疫进口贸易便利化八项举措,并在保税区的31家重点企业中试点实施,涉及的产品主要包括PTA及塑料原料、葡萄酒、食品、工业产品等。 作为首批进口贸易便利化试点企业之一的生鲜类产品仓储公司,宁波保税区港龙仓储有限公司在对外招商、联络新客户时更有底气了,总经理高冬冬说,“检验检疫部门的商品预检验、货物预放行、标签预审核等新政策,对吸引外地进口商选择宁波口岸具有很强的磁力。” 谋前:商品预检验 去年6月6日,宁波保税区福地发展有限公司进口的一批新西兰奶粉在国检保税办的帮助下实施预检验抽样。办理完整个手续只用了不到2个工作日。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公司总经理林晓侠由衷地表示感谢:“检验检疫部门提高通检速度,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实施样品预检验制度后,通关时间明显缩短,对我们企业的经营很有利。” 国检保税办农检科科长许翰平介绍,商品预检验,就是将检验前置,在进口商品进境仓储环节,就对整批货物实施检验,检验合格的商品在分批进口时核对品名、重量后直接放行。“这个措施对于需在保税区仓储后进口的棉花、铜矿等大宗商品极为有利,可以使国外商品仓储后进口的检验周期由原先的每批7-10天,直接缩短至0.5-1天。”许翰平说。 “而进口食品的样品预检验,则恰恰是针对像检测项目多、检测时间长的进口奶粉和保质期短、季节销售特征明显的进口啤酒这样的商品,充分利用了小样空运与商品航运的时间差来实施样品检测,待空运样品检测合格后,进口食品到港经验证、核查后即可直接放行的方式,使通关时间整体加快至少15个工作日。这是对商品预检验措施的一个完善和补充。”许翰平告诉记者。 林晓侠介绍说,实施商品预检验后,受理报检0.5个工作日,现场查验核对进口食品信息0.5个工作日,采信预检验结果综合判定合格0.5个工作日,签发卫生证书0.5个工作日。“整个进口食品通检流程在两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 灵活:货物预放行 “不能因为有风险我们就放弃创新和尝试,这是对企业,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不负责任。”国检保税办主任陈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货物预放行是有风险的,但是它的好处显而易见。我们可以结合运行多年的诚信系统,再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尽量做到风险最小化。” 陈伟口中所说的货物预放行,指的是检验检疫部门为加快通检速度而推出的又一备受企业欢迎的好举措。陈伟向记者介绍,目前,货物预放行只针对实施进境木质包装检疫发现有疑似疫情的货物和进口食品。检验检疫人员对疑似有疫情的进境木质包装取样后,要求企业填写《召回承诺书》申请货物放行,一旦实验室检测发现木质包装有疫情的,企业需在承诺期限内对其木质包装作召回处理。通过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节约1-2天的通检时间,还可为企业节省吊机费、滞箱费等费用。 “对于进口食品,我们参考企业的诚信度,对取得示范进口商资质的企业,其进口食品经现场检验检疫即可拉离仓库,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则实施召回处理。”陈伟告诉记者,目前辖区内已有7家企业获得示范进口商资质。 “货物预放行等进口贸易便利化措施帮助我们实现了进口业绩的快速增长。”宁波保税区金考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焦云峰告诉记者,在国检保税办的指导帮助下,金考拉公司获得进口食品分类管理一类企业资质,进口商品的放行速度加快了,去年进口食品163.1万美元,同比增长38.4%。 细致:标签预审核 标签是商品的第一说明书,尤其是进口食品标签,更是消费者识别食品种类、区分质量好坏的首要凭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陈伟告诉记者,根据保税办近些年对进口食品把关的成效来看,标签检验不合格始终是进口食品检验的一大问题,成为影响进口食品通检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减少因标签问题对通检速度的影响,除了加强常规的标签知识培训、咨询,国检保税办实施了标签预审核制度,对企业需要进口食品的标签进行预选审核,发现有问题的及时更正,尽量避免在进口环节因标签整改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在签证放行环节,企业只要提供正确的标签样张,检验检疫部门即可出具《卫生证书》放行,改变了原先‘企业加贴完正确的标签后才出具《卫生证书》放行’的做法,使得进口食品通检时间再度有效缩短。”陈伟向记者介绍。 宁波保税区云顶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钧,对标签预审核制度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别看标签事情小,但以前经常会“因小失大”,一旦检验标签不合格,每批标签的整改至少需要花费2个工作日。“有了标签预审核制度,员工再也没有因为这方面的失误挨我批评了。”何钧笑着说。 便捷:进口工业品分类管理 2013年4月,国检保税办正式启动进口工业品分类管理工作。对两家试点企业实施“产品风险评估+企业分类考核+合格保证与抽批检验”相结合的检验监管模式,在对产品和收货人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实现了进口货物的快速核放,在促进进口贸易便利化方面成效显著。 宁波汉圣化工公司是进口工业品分类管理试点企业之一。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敏红告诉记者,开展进口工业品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后,汉圣的液体石蜡和润滑油等进口货物到港完成进口报检业务后,仅需完成动植物检疫和集装箱卫生检疫,产品即被许可放行进厂由企业自行检测,检验检疫部门仅对企业合格保证书进行符合性审查。这样一来,整个检验检疫流程省去了抽采样、送样和检测时间,使货物通检时间从原先的7个工作日减少到1-2个工作日。 “开展进口工业品分类管理试点让我们尝到了便捷服务的甜头,汉圣化工去年共进口液体石蜡和润滑油47批,货值574.3万美元,与2012年相比,批次和货值分别增长了27%和31.6%。相关的人工成本和经营费用却有了明显的减少。”陈敏红说。 宁波保税区兰羚钢铁实业有限公司是另外一家进口工业品分类管理试点企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陶荣平告诉记者,去年兰羚钢铁进口物料8000多吨,需要送检的材料很多。实施进口工业品分类管理后,一般都能做到当天送检当天通过,这对扩大客户范围、提高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帮助。“去年开始我们新增加了意大利、德国的合作伙伴。”陶荣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