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坛艺苑点将录

  严 龙 摄

  自述

  上世纪末,我们夫妻俩先后退休了。因为从事戏曲表演几十年,对九尺舞台有着一种无法割舍的依恋,仿佛舞台就是我们生命中另一个美好的世界。在余生,还能不能找到一个可以发挥余热的舞台呢?当时,小品这种独特的文艺形式深受观众追捧,我们决定自己创作小品。

  那时,我们还住在曙光新村,看到小区内一楼与五楼两户邻居,因为生活琐事闹矛盾,还经常使出一些针锋相对的“绝招”来攻击对方,让周边的邻居跟着吃苦头。1998年底,我们从这个事例入手,开始创作第一个小品《楼上楼下》。

  在接下来的四五个月时间里,我们像中了邪似的,完全生活在小品世界里。家里十几平方米的客厅成了临时舞台,我们分饰男女主角,每一个“包袱”、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台步乃至每一个表情都要进行无数次推敲。记得其中有句“救命啊”的台词,有次因为排练太投入,惊动了隔壁邻居,拼命地来敲门,还真以为我们家出事了呢。

  得益于以前积累的表演功底和扎根于生活的创作素材,1999年4月,《楼上楼下》第一次在东胜街道史家社区演出,结果一炮打响。后来,我们又在演中改、改中演,把表演时间从16分钟逐步浓缩到12分钟以内,最后成为我们的一个优秀保留剧目,先后演出上百场。时隔多年,我们有时外出演出,一些观众还能说起其中的个别情节和台词。

  “台上演文明戏,台下做文明人”是我们的座右铭。十多年间,我们共创作了三四十个小品。2002年4月,受中央电视台邀请,我们一家三代登上了“神州大舞台”。要感谢小品,让我们告别了小舞台,却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舞台。

  (严 龙 整理) 

  全碧水,甬剧第二代演员,1938年3月出生。1957年进入宁波市甬剧团,1963年调入宁波市实验越剧团。省戏剧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会员,擅长演小生戏。1995年在市文艺学校任教;钟丽云,1942年7月生。1956年考入宁波市越剧团,1959年调入福建省福鼎市越剧团,1965年加入宁海越剧团,主攻戚派正旦。退休后,夫妻俩开始联袂从事小品创作表演并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被评为市十大“文明之星”、市“十佳文化家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