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青松(右)在给扫墓乘客介绍公交回程信息。 (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邵建荣 摄) |
本报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邵建荣 闹铃中摸黑起床,凌晨2时多赶到公交公司停车场取车,高峰时段连续多趟往返运营,直到上午近10时,才见缝插针扒几口午饭……4月5日,记者跟车体验15路公交车司机袁青松清明运输的一天,那分忙碌的感觉就像“打仗”。 凌晨3时30分,袁青松驾车准时达到江北锦江年华发车点,与记者会合。车站那已等候了七八名乘客,都是去祭拜的扫墓客。“我们从报纸上看到公交车提早开车的消息,特意盯牢这班车来乘的,为的是早去早回。”一位大爷对记者说。 43岁的袁青松开公交车已经有11年了。凌晨2时20分,他家的闹钟和手机闹铃就响起来了。今天轮到他开15路清明运输的头班车,比平时早了一个半小时。 2时50分,袁师傅准时达到单位停车场,刷卡、签到、酒精测试、例行检查……虽然忙碌却有条不紊。 3时40分,15路头班车准时从锦江年华站出发。袁师傅说,今天天气好,又逢正清明,客流量肯定会比较“猛”。果不其然,当车驶入翠柏路后,上车的乘客一站比一站多,到了中山路站,车厢里已挤得满满的。袁师傅一边按着报站器,提醒乘客向后车厢走,一边小心驾驶着车辆。不时有乘客咨询有关扫墓出行的问题,袁青松都不厌其烦地回答。 4时20分,车子抵达清运专线车的中转站———汽车东站。袁师傅把车调了个头,拐进了对面的公交保养厂停车场,变为清运专线车。在等待发车的过程中,他和售票员简单吃了点早点。由于起得太早,大家都不怎么想吃。袁师傅说,虽然没什么胃口,也要逼自己吃几口,等会儿客流高峰到了,想吃也没时间了。 4时40分左右,公交保养厂疏运点迎来了首波出行小高峰,每隔一两分钟就有一辆扫墓专线发车。很快轮到袁青松发车了,他叮嘱乘客保管好手中的鲜花、扫把等扫墓用品,耐心解答乘客的提问。由于交警部门采取了交通管制措施,一路上车子开得很顺,40多分钟后便抵达了宝幢墓区。 跑了这一趟,记者本以为可以休息一会,但袁师傅在路口调了个车头,按原路返回。原来,因为公交保养厂疏运点客流量剧增,他必须立即返回,尽最大努力缩短行车间隔,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6时35分和8时05分,一批批的扫墓客接踵而至,袁青松又马不停蹄地开了第二趟、第三趟。早上9时半,袁青松终于得空休息了。他对记者说,连续营运6个多小时,还没喝过一口水,就怕半路要上厕所。趁着这段间隙,先把中饭解决掉。他摊开快餐盒,站在公交车头大口吃了起来。他笑着说:“每年清明运输,就跟打仗一样,我们公交职工早已习惯了。” 经过8个多小时的来回奔波,午后的阳光让人困倦。但袁青松的精神还很好,他走进一旁的车内,与同事们聊起了天。袁师傅告诉记者,“行车安全最要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我的经验就是前一天晚上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怪不得袁师傅能保持11年行车40万公里无事故的记录。 从凌晨3时不到,到下午近1时下班,清明运输的第一天,袁青松和他的公交同事们付出了超出常人的辛苦。“能让大家清明扫墓走得平安顺畅,我们就是累一些,没啥,”袁青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