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化解PX信任困局 PX的多米诺骨牌,再次翻倒一张。日前,尚处于规划阶段的芳烃项目引发广东茂名部分市民的群体性聚集。往回看看,在一些地方,PX项目不断遭遇民意狙击,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信息壅蔽催生抵触情绪乃至恐慌心态。而事实上,茂名不忘前车之鉴,在信息公开方面已做出了很大努力。不仅当地媒体发表系列文章“揭开PX的神秘面纱”,还邀请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的相关专家解疑释惑,却仍未能阻挡负面情绪的滋生乃至“决堤”,这也说明,复杂现实远非一句“公开透明”就豁然开朗。那么,究竟怎样着力才能化解PX信任困局? 不妨看看国内外的一些做法。在国外,新加坡裕廊岛PX工厂、日本横滨PX生产基地,他们的成功经验,是邀请群众参观生产车间、设置“公众参观日”和群众代表监督会;在国内,福建漳州的PX项目得到95%的居民支持,源于“过细的群众工作”,不仅充分公开信息,而且选派代表远赴日本、新加坡实地参观。这都说明,知识普及、信息披露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参与和互动才更能赋予项目合法性,细致耐心并富于创新的工作才能涵养信任资源。 在公众环境意识和权利意识高涨的“环境敏感期”,这点尤其重要。如果缺少了自下而上的参与、官民平等的互动,单向度的宣传很可能被看成是“操纵舆论”,权威解读也容易被理解成“为决策背书”。如果从初始阶段就能多一些听证会,邀请群众代表实地考察,环境评估能够让群众参与进来,在参与和互动上多下功夫,认真细致地进行交流沟通,是不是更能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人民日报》李 拯 “每月e题”拓宽了反腐路径 “五一”将至,“四风”问题或将有所反弹并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近日,中纪委官网在“每月e题”栏目主动发邀,请群众晒一晒身边那些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曝光那些改头换面的腐败手段。 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和治理工作的推进,腐败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若不能对其有清晰的洞察,那么防治手段就无以跟进,也无法提高反腐工作的效用。“每月e题”是对“直接举报”的延伸,只谈现象不针对具体案例,一方面可以让公众畅所欲言,从身边之事对腐败的新苗头和新现象进行最真实的反映;另一方面,有助于纪检监察机关找到新型腐败的规律,从而调整自己的防控思路和手段,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齐鲁晚报》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