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春困不能靠多睡 这几天的太阳暖洋洋的,晒在身上很舒服,不过也有不少人会觉得有些慵懒乏力,其实“春困秋乏”还是有一些道理的。春季气温升高,皮肤里的血液循环量大大增加,流往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就有稍微“缺氧”的感觉,表现出来就是容易犯困。 应对春困,医生们说起一个误区,“很多人觉得春困多睡觉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一般成年人保证8小时左右的睡眠就差不多了,白天睡得太多就如同吃得太饱一样,也会损害健康,甚至还会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陷入越睡越困的怪圈。如果觉得实在困乏,补个午觉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医生建议,从饮食调理入手补气、补阳对克服春困有帮助。中医讲究“春夏补阳,秋冬补阴”,春季用茯苓煮粥或用莲蓉红枣煮粥可补脾气不足,多食龙眼肉也可补脾气,多食枸杞等可补肾气不足。 另外,可以趁着周末去郊外走走,不但能丰富视觉,还能缓解春困。增加运动量也是一个好办法,通过活动四肢,可舒筋活血,通利关节,还能使大脑兴奋起来。可以选择每周3次徒步快走,每次30分钟,步频控制在每分钟60~80步。(董小芳) 健康吃春笋四个建议 哪怕是再挑剔的胃口,恐怕也不能拒绝这个时候最嫩、最好吃的春笋吧。不过,每年这个时候,因吃春笋引起胃肠道不适的也大有人在。 “做春笋前最好能在沸水里先焯一下,大约煮1-2分钟,甚至可以煮更久一些,以软化粗纤维,有助消化。”甬上资深的营养师说,这样既可以去除春笋的涩味,吃起来更爽口,还能让70%的草酸流失。草酸容易和体内的钙形成草酸钙,在体内沉积,导致结石。 “中医认为,春笋味甘性寒,属于发物。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因此,吃的时候一定要控制量,不能天天吃,更不能顿顿吃。” 春笋富含粗纤维,可以帮助食物消化,但由于它的纤维比芹菜等其他蔬菜要硬,相对难消化,吃多了,胃肠道受到刺激后,运动会加快,而出现不适感,当肠胃运动异常时,则会出现胃痛、胃胀,甚至胃出血等症状。吃春笋吃出毛病的,大多是因为一次吃得太多。 春笋不要空腹吃,吃之前可以先喝口汤、羹,或者吃几口饭,以减少春笋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吃完春笋后尽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啤酒、生海鲜。 有五类人要少吃春笋: 胃溃疡等胃肠道功能紊乱者———平时一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胃痛、肚子痛的,要少吃,每次尝尝鲜就可以了;肝硬化者,尤其是食道静脉曲张者,春笋中的大量粗纤维很容易擦伤腹壁或消化道,引起患者大出血。 大病初愈者———比如肝脓肿刚好的病人,这类人消化功能较弱,吃春笋可能会引起胃痛、胃胀、拉肚子。 过敏体质者———如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不宜多吃。春笋属于发物,是过敏体质者的禁忌,一吃有反应的,应马上停止,但如果吃了没有反应,可以适当少吃一点。 4岁以下小孩、刚生完孩子的产妇、老人———他们的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尤其是4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吃,他们消化吸收能力、咀嚼能力都较弱,很可能会直接吞下去。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适当吃一些,但要比大人吃得少一点。 结石病人———春笋中的草酸容易和体内的钙形成草酸钙,加重结石患者病情。 (董小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