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2014年3月6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拍摄的马尔克斯在其生日当天的资料照片。(新华社)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4月17日电(记者陈寅)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17日下午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上月31日,马尔克斯因肺炎及相关疾病入院治疗,本月8日出院回家接受保守治疗。本周一,他的病情再次恶化。 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出生于哥伦比亚,1961年移居墨西哥继续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百年孤独》、《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等。行销全球的《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所有作品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部。 中国读者对他熟悉到“不像个外国作家” 据新华社上海4月18日电(记者俞菀 孙丽萍 史卫燕)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去世了。在中国,很多人是因为马尔克斯才开始接触拉美文学,了解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在很多人看来,他不属于一个国家,甚至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全人类永恒的丰碑。 熟悉到“不像是个外国作家”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对中国文学来说,马尔克斯似乎已被熟悉到“不像是个外国作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马尔克斯等西方文学大师被翻译引进、崇拜模仿,他们已经深度参与了中国文学的进程。 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教授梁永安说,孕育马尔克斯的哥伦比亚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和我们有文学艺术甚至民族上的关联性。由此,国内文坛开始探讨“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样一个概念,掀起了“寻根文学”的高潮,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化的自信。 作家格非说,对于很多喜爱马尔克斯的人来说,他是原点,但我们仍要找到马尔克斯在18、19世纪以来的文学领域中的坐标,在更宏大的范围内才能对他进行了解,其在过去200年的文化变迁中,坚持了什么,复活了什么,带来了什么。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作家孙甘露认为,“马尔克斯之所以能在上世纪末的中国如此知名、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有时代背景原因,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他写得好,虽然晚年由于身体原因停止了写作。马尔克斯的作品值得重新阅读。” 我们“读懂了”马尔克斯吗? 周立民说,似乎我们太关注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文学的形式,而对其产生的原因和拉美作家们写作的精神背景谈论得太少了。梁永安说,对拉美文学,包括对马尔克斯,国内的追捧有“虚热”的一面,中国读者对其文学产生的文化土壤一知半解,对魔幻现实主义究竟是什么也不甚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并不是一种虚幻的文学表现形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世界。 是拉美民族世界观、宇宙观和生命观的真实展现。” 因此,正如孙甘露所说,缅怀一位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重读他的作品。 “《百年孤独》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和洗礼” 网上有近10万人在讨论马尔克斯的去世带来的影响。网民“霡v霂”说:“我最爱的作家走了。多年以后,再翻开《百年孤独》我准会想起高中那个下午,沉浸在一个叫马孔多小镇的故事里,充满想像与孤独。听,马孔多在下雨。”网民“Moumou哞”说:“从不晓得一个人可以这样爱别人,比追韩星什么的真实得多。他走了,但他不会留给我孤独,因为有那些著作。” 浙江读者凌丽说,“20年过去了,虽然《百年孤独》的情节已记不太清,但精神层面的痕迹却依然生动———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 上海读者杜凤友说,这个时代的文学已趋向浮躁,而《百年孤独》则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和洗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