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开发导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毒饰品”频遭欧美通报

化学风险成通报首因

□ 田明超 陈佳亮

  近期,欧盟RAPEX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我国生产的“Loriane Creation”牌项链和手镯饰品发出通报,通报国家为法国。原因是该商品存在化学风险,因为其铅含量达到4.4%,远远超过欧盟REACH法规设置的0.05%限量要求。近年来,欧美频繁对进口饰品进行通报,中国产饰品所占比重往往较高,亟需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

  通报集中于化学元素超标

  据统计,欧盟RAPEX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2013年共对中国产的14批次饰品发出消费者通报,通报国家分别为意大利(7次)、芬兰(4次)和法国(3次),通报原因全部集中于镍、镉等化学元素超标,其中镍元素超标批次占71%,镉元素超标批次占29%。

  此次因铅含量超标对饰品发出通报在欧盟尚属首次,而早在2007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就和Dollar General、Ori-ental Trading Company Inc.、Cardinal Distributing等公司自愿合作,成功联合召回过金属链、儿童项链、儿童耳环等铅含量超标的饰品。

  据了解,在饰品生产环节中,电镀、涂层、抛光等工艺需要大量化学原料和溶剂,一旦工艺控制或原料选择不当,极易造成产品重金属超标。其中铅、镉、镍等重金属尤为明显。这些重金属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污染生态环境,是国外重点关注的高风险有害物质。

  欧美相继抬高饰品出口门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饰品的化学安全性愈来愈受各国政府关注,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技术法规标准。

  如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于2008年8月颁布的《消费品安全法案》CPSIA,对2011年8月14日以后生产或销售的儿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饰品的铅总量上限设定为100毫克/千克;欧盟2009年发布的2009/48/EC新玩具安全指令,和2012年通过的(EU)No 424/2011、(EU)No836/2012、REACH法规附件17,规定了珠宝产品中镍释放量、镉含量、铅含量需分别小于0.5微克/(平方厘米每周)、0.01%和0.05%。2009年-2012年,加拿大效仿美国先后通过《加拿大消费品安全法案》、《儿童珠宝条例》等规范饰品化学风险;2011年4月,新加坡同时效仿欧美法规也实施了消费者保护法,加大了消费品化学安全性控制。

  质量管控是破壁垒有效途径

  我国生产的饰品占国际市场份额越来越多,其中仿真饰品的外向度已在70%以上。据统计,2013年,仿真首饰出口金额11.03亿美元,同比增长50.35%。为此,提醒相关外贸企业需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积极应对和利用好国外技术贸易壁垒这柄“双刃剑”:

  一是加强法规标准学习,强化风险研判。饰品相关企业应全面了解、学习、掌握目标市场对饰品有关的法规、标准,并及时跟踪了解其动态发展情况;同时,要密切关注欧盟RAPEX、美国CPSC、加拿大卫生部等机构发布的召回通报,了解其召回缺陷及不合格原因,作为产品风险研判的基础数据库,提高全面研判其产品风险点的能力。

  二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把源头控制。饰品企业应建立从原料采购、资源管理、工艺制定、过程管理和品质检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尤其是要通过合格供应商评价、实验室检测验证和原材料可追溯机制来加强油漆涂层、珠子、金属件、电镀液等高风险敏感材料的采购管理,并通过规范环保电镀等生产工艺,加强检验人员能力培训,确保饰品质量安全。

  三是注重技术能力创新,提升破壁水平。饰品企业应通过自身投入和对外合作两方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加大自身技术投入,加强企业实验室建设,开展检测人员外送培训,提升内部质量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同检验检疫、检科院、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合作,大力研发新型环保材料及先进环保生产工艺,力求从根本上提升应对技术壁垒能力,保持核心竞争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