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的记者和工作人员出发前合影。(周建平 摄) |
本报讯(记者陈朝霞)“借助媒体的力量可以促进大众更好地认知浙东运河概念,更全面了解中国大运河文化理念”,“宁波既是中国大运河最南端城市,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宣传大运河能很好地宣传宁波、推动宁波城市的发展”……在昨天庆安会馆举行的“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启动仪式上,来自大运河(宁波段)的申遗志愿者纷纷表达了对此次行动的支持与期待。 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上,中国大运河被列为世界上“最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使用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而宁波是中国大运河最南端城市,是大运河出海口,是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城市。中国大运河(宁波段)横贯东西,绵延数百里,流经余姚、慈溪、鄞县和镇海四大古县,交汇三江,奔流入海,孕育了四明大地的千年文明,是古城宁波的生命之河、历史之河与文化之河。 大运河(宁波段)的申遗志愿者张天告诉记者,平时和朋友谈起大运河申遗,发现很多市民对浙东运河和中国大运河概念了解不多,“普通市民可能只从教科书或者历史课中了解到大运河知识,此次全媒体行动不仅能让宁波市民更好地了解浙东运河和中国大运河,还会让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市民更好地了解宁波,为宁波和大运河沿岸城市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公务员鲍先生平时的工作是研究宁波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作为大运河(宁波段)的申遗志愿者,他认为此次全媒体行动对宣传宁波城市非常有意义,“习总书记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构想和战略决策,宁波市委书记刘奇也指出,宁波要肩负起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的新使命。以宁波媒体宣传大运河行动为契机,一方面宁波不仅作为中国大运河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的地位凸显出来,同时宁波作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叉点的地位也进一步突出;另一方面,近年来,宁波城市发展与一些先进城市发展在GDP、城市地位等差距在拉大,这次全媒体行动让宁波在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中扩大视野、取长补短。”他认为,宁波要打造成既有大运河又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的城市,除了关注大运河(宁波段)已纳入申遗范围的两段一点外,应把关注点扩大至整个三江口乃至更多的区域。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舒月明告诉记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和申遗工作,为实现今年6月的申遗目标,按照国家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已经公布,申遗河道、遗产点本体保护与环境整治工作,运河遗产展示、监测平台和档案中心建设、遗产区界桩和标识系统的布设等申遗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去年9月底,国际专家在大运河(宁波段)申遗项目现场考察时反馈情况良好。”舒月明表示,“此次全媒体行动深入大运河沿线城市,挖掘运河的历史内涵,宣传宁波的城市精神,能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宁波在大运河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的良好氛围,为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助力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