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伦养殖场工作人员用沼液浇灌种在小型人工湿地里的美人蕉等水生植物。 |
|
鄞州长泰农业发展公司沼液无土栽培 |
猪粮安天下。猪、鸡、鸭、蛋等畜禽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生活必需品,其价格涨落牵动着市民的神经。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规模化畜禽产业,全市肉类自给率去年达到50%,其中生猪自给率超过60%。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和要求越来越高,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显得尤为必要。结合全市“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今后农业部门将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生态养殖提升工程,形成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全程清洁、环境持续优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格局。 “畜牧业环境整治,关键是要解决好养殖污染环节。”市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个成熟的养殖基地,需要将养殖与环保两者有机结合,走可持续生态循环之路。 事实上,这些年来,我市各地政府、部门以及一些养殖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加大硬件设施投入,致力于探索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为宁波畜牧业迈向生态循环之路作出了不少努力,开创了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成功实践。连日来,记者走访奉化、宁海、鄞州等地畜牧养殖企业,记录好的做法和经验,期待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供借鉴。 宁海模式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得益彰 作为首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县)创建单位,宁海县开创了“点上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三级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提升,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统筹发展。 以点带线,构建以企业为重点的内部小循环。该县在利用种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上做文章,采取农牧结合的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畜禽粪便加工还田、沼气工程、秸秆过腹还田等资源循环,在各大相关企业间建立了“畜—沼—果”、“畜—沼—粮”、“畜—沼—鱼”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目前已建成减排典型农业企业20家,其中9家被列为宁波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以线促片,构建以互利为纽带的产业中循环。以建立生态型“种、养、饲、加”一体化的生产模式为目标,积极推进产业间的有机耦合,率先在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形成了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生物物种共生互利、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等7种循环发展模式,总结出了“农业废弃物—奶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农作物”、“畜牧养殖—粪(肥)—有机复合肥—瓜果菜”、“鱼虾—贝藻”等多种立体化生态型循环模式。区域内60%以上农产品通过优质加工达到转化,60%以上农产品出口创汇,90%以上的农作物废弃物有效转化利用。 连片成面,构建以园区为载体的区域大循环。宁海把整个县域范围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试验田和责任田,带动了县域内循环农业整体联动。目前,农业产业逐渐向重点区域集聚,形成了3大特色产业区:东部三门湾区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粮食、无公害蔬菜、瓜果、海水养殖,打造形成“百里经济林长廊”;西北部山区立足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发展茶叶、竹笋、小水果等;中北部定位发展都市农业,发展蔬菜瓜果保鲜、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产业,并发挥城区市场优势,成为农产品集散中心。县域大循环圈内6大主导产业同步发展,形成了3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40个现代特色农业精品园的块状产业发展格局。宁东综合区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去年,浙江东海岸生态循环示范园区认定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鄞州样本 沼液配送串起一条循环链 2005年,鄞州区生猪饲养量达到65.6万头,规模攀升至历史高处。加上传统养殖户生态环保意识薄弱,畜禽粪便露天随意堆放、排放,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当生态示范县创建大幕拉开之时,畜牧业首当其冲,成为重点整治对象。到2009年8月底,区、镇两级政府共投入治理资金8200余万元,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967家,对421家畜禽养殖场采用不同技术工艺实施排泄物治理。如今,全区生猪饲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000头以上规模猪场饲养生猪占全区总饲养数的80%以上。 “堵”并非华山一条道,鄞州区更是花精力在“疏”字上做文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步子由此迈开。 沼液该往何处去?怎样变废为宝?又怎么把一个又一个零散的养殖场和种植基地对接起来?鄞州的决策者在这两个方面花了不少心思。鄞州区农林局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于2007年开始,率先在省内探索“沼液物流配送”模式,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把沼液经过再处理后,作为液体有机肥送到各大种植基地。这一思路,破解了沼液向何处去的难题。 宁波长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组建成立的,担当起了沼液物流配送工程的实施主体。从2009年开始,鄞州区将沼液配送纳入政府补贴范围,采取了牧场每吨收费5元、政府补助每吨20元、基地农户三年内免费使用的政策。这一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牧场、运输企业、基地三方的积极性,沼液配送量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 实实在在的试验效果,让当地不少农民认可了沼液的优势。农牧对接的成功,才让沼液真正实现了由“废”到“宝”的靓丽转身。长泰公司总经理尤伟斌对此颇有感触:“农民喜欢眼见为实,一些基地使用沼液后的效果,让起初持观望态度的农户,也开始主动要求公司配送沼液。”牧场配送也从2009年小打小闹的三四家,扩大到2013年的18家,全年配送沼液10万余吨,占全区规模牧场沼液总量的80%。 如今,沼液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施用的作物有水稻、蔺草、花卉、茶园、葡萄、草莓、竹林、蔬菜、瓜类等10余种。配送区域覆盖整个鄞州区规模牧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等,基本解决了全区规模牧场沼液的出路问题。 于是,一个更大范围的循环链开始编织。2011年4月,鄞州区率先提出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在全区域构建小、中、大三级生态循环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在企业小循环中,推广“猪—沼—草—猪”、“畜—沼—果”等循环农业模式。在中循环农业模式中,鄞西、鄞东南两个片区分别建成各有特色的区域中循环模式。在大循环中,基本形成了以沼液物流配送为核心,农林牧渔互相联系,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互相协调的生态农业县域大循环。 永伦养猪的生态经 永伦生态养猪场地处风景秀丽的奉化溪口镇新建村。尽管不是位于禁养区范围内,可周边的区位环境还是对养殖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从建场以来,猪场把处理畜禽排泄物污染作为一件大事。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时,看到流经养殖场前后的两条小溪流清澈见底,没有受到污染的迹象。养殖场负责人告诉说,猪场有近7000头的饲养规模,令人头疼的排泄物,如今经氧化塘发酵后变成沼液,并通过输送管道直接进入桃园、竹园、花木园,让农作物吃上了“营养肥”。 为了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养殖场投资20万元,建造起标准化氧化塘。生猪的尿液经过氧化塘生化处理后的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到桃园、竹园和花木园进行浇灌。 因沼液浓度高,使用不当,会给农作物造成肥害。养殖场专门培养2名技术人员,免费指导农民浇施沼液。如果农民需要沼液,只要到公司预约,免费送到农户田地。如今,永伦猪场的沼液已成了周边几千亩农作物的“营养肥”。 此外,养殖场工作人员还将生猪干粪堆积起来经过发酵后,也成了作物的有机肥。猪尿经发酵产生沼气,于是养殖场建起沼气管道,免费输送给周边80多户农户家里,烧饭做菜用。 今年,猪场还在试验建人工湿地来吸纳沼液。记者在试验场地看到,用生化处理过的沼液浇灌了半个月的美人蕉等水生植物生长情况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