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余方觉 吴红波 顾筠 童波)日前,江北洪塘横山村村民王先生来到信用社,以自己的农房作抵押获得23万元贷款授信,用来支持自己在葡萄种植上的投入。5年前,江北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开启农村金融服务的破冰之旅。5年来,2860户农户先后通过这个农村金融新渠道获贷1.32万笔,累计金额超过3.7亿元,且无一笔不良贷款。据保守估计,这些创业“第一桶金”至少盘活了6亿元的沉睡资本。 “两权一房”推出的5年,也是江北区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5年。据统计,不算拆迁安置补偿款,江北农民纯收入从2008年的1.16万元增加到去年的2.2万元,增速和绝对值均居全市前列。 江北农村经济的繁荣,“两权一房”这一金融创新举措功不可没。甬江街道农民陈纯杰自家开办的机械配件厂在2010年遭遇资金链危机,通过农房抵押贷得25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如今,熬过危机的小厂产值比4年前翻了近两番。为培养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江北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创业项目库”,为获得贷款准备创业的城乡劳动者提供专业指导、服务,有效解决了创业项目成功转化率的问题。目前,创业项目库内已经收集了160个可供选择的创业项目,催生出400多个“小老板”。 农民的诚信在“两权一房”的运行中获得了“满分”。“虽说根据多年经验,农民的信用靠得住,但‘两权一房’毕竟是新生事物,当初谁的心里都没底。”市区信用联社相关负责人称,江北区政府还为此设立了300万元风险基金。5年以后,江北农民的信用经受住了考验,风险资金至今分文未动。及时还款也营造了江北农村的信用氛围,近两年,这里已涌现出2个省级信用村和6个市级信用村。 半个月前,市区信用联社将“两权一房”的发放适用对象从自然人扩展到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同时,“房票通”的抵押率也从60%提升到80%。据有关工作人员解释,“房票通”两年来的零风险运行,给了信用社进一步提高抵押率、加大惠农力度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