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0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亲浓”“浓”乡亲

余方觉 陈云松 李品锋

  人物名片

  蒋坚科 宁海乡亲浓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对于高楼大厦建造过程中的巨型吊臂,想必你不会陌生,但是你见过长200米的巨型“吊臂”,而且还安装在农田里吗?在宁海县乡亲浓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甘蓝菜基地里,就静静地躺着这样一台全省独有的喷灌“巨无霸”。日前,这个名为自转式大型喷灌设备的项目已通过市级验收,正式在田间“服役”,当它进行喷灌作业时,以一端为轴,依靠底下的轮子转动,缓缓在地上划起半径200米的大圆。

  “安装这个大家伙花去合作社50万元,但我们下了决心。”合作社理事长蒋坚科告诉记者,“省下人工支出倒在其次,关键在于它喷洒水肥农药时非常均匀,远胜过人工作业,这样种出来的甘蓝菜才能符合客户的需求。”

  原来,“乡亲浓”安装巨型喷灌设施,有着非常现实的理由。合作社的甘蓝菜基地面积1000亩,一年种两季甘蓝菜,绝大部分供给日本的日清食品株式会社,进一步加工成杯面中的菜料。据了解,甘蓝菜虽然营养价值高,却因为不合国人口味,销路不畅,“乡亲浓”转而谋求海外市场,结果一下子找到了洋买家。坚持走“外向型”道路,上至合作社的管理模式、下至设备的引进,合作社发展的每一步都围绕出口要求来制定、实施,这就是宁海“乡亲浓”合作社摸索出来的致富经。经过8年发展,合作社的年产值已达5000万元,而其中外销份额占了75%。

  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乡亲浓”一步步建立起公司化管理方式。担心农户种地水平参差不齐,合作社统一发放种子,指定需购买的肥料,并派两名技术指导员全程指导种植和管理。担心农民承包田散布各地不易管理,合作社承包下1000多亩农地,向农户发“订单”,划出若干亩地请他们来种植。为满足客户的要求,合作社建立起一套可追溯的田间管理记录制度,并约束农户严格执行……“日本客户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但检测标准高,还会随时派人来基地抽查施肥用药情况。”蒋坚科说,在同“日清食品”合作的8年里,海外客户对食品安全和程序规范的高要求不断倒逼合作社提升自己的标准化生产能力,从未出过检测不合格的情况。

  “乡亲浓”的成功,使周边农户重燃种植甘蓝菜的热情。在2006年以前,“乡亲浓”所在的力洋镇村民不愿种植价格很不稳定的甘蓝菜,为此,合作社每年根据市场行情测算出一个每亩保底价,实行“赚不封顶,赔有保底”的制度,保证农民稳赚不赔。“乡亲浓”还用这种“合作社加农户”的方式种植小青菜,加工其中的菜蕻出售。如今,在合作社与农户的磨合下,当地农户发展出了新的种植模式:种小青菜时,先采取高密度种植,提早收一批卖向市场,等菜蕻长好了再卖给合作社。在这种模式下,农户亩均年纯收入可增加两三千元,实现了与合作社的双赢。

  【点睛】乡亲浓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头联着海外市场,一头联着当地菜农,通过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仅保证了菜品的质量和安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也很好地化解了市场风险,保护了农民利益,“双赢”也就必然的。(易其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