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曾有一位著名的军事专家说过:“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响,获胜的一方必然是善于控制、驾驭电磁空间的一方。” 本期,我们将聚焦东海舰队里的一支“无形部队”,对准这支年轻团队的“总舵手”吴国民,看看他们如何在军事信息化大潮中践行“强军梦”。 “发射!”随着一声令下,一把把银色长剑腾空而起直刺苍穹,霎时,茫茫白雾倾泻而下,顷刻间罩住了整个阵地……远处的雷达屏幕顿时一片雪花,装备的性能在他们自行研究的战法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指挥这场精彩电磁战的,正是东海舰队某团团长吴国民。 入伍23年,他率团完成重大军事演习演练任务50余次,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全军军事学术论文优秀奖;在他的助推下,一批批人才的培养,一项项战法的创新,一条条经验的推广,一个个“首次”的创造,使团队成为当之无愧的“电磁利剑”。 铸剑 打造“精确化”战斗力 2011年初,吴国民担任该团团长。 在这支被誉为“影子部队”的队伍里,各种新装备种类多,型号杂,科技含量高,大多尚属首次列装部队;同时,技术说明书上明确的技战术性能并未经过实战检验,不少数据还是个“模糊值”。正是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了训练模式的“粗放性”,严重制约了部队的实战水平的提高。 该如何在训练之中实现“精确”二字?利用跨度大、战场环境真实的野外驻训,吴国民组织在长途奔袭过程中拉开间距进行内部对抗,将一系列精确概念,明确为各型装备的实战化性能极限。 同时,吴国民结合对未来作战思考,提出了全装全要素转型的思路。通过研发软件、嵌入融合,攻克了不同类型装备互联互通、数据互享难题,使全团各型装备实现了无缝链接。 很快,该团《战备训练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使用,这是一款用于精确管理官兵战备训练水平、提升训练效益的软件信息平台。它依据新大纲分层次分专业将各类训练人员的基本情况、历年训练演习情况和考核成绩实时统计到数据库中,通过计算机以表格形式输出每位训练人员的训练考核数据,使人员装备和训练水平一目了然。 如今,这项成果已被某军队院校采用,并在海军同类型部队中推广,填补了海军信息化领域的相关空白。 砺剑 锻造“信息化”人才方阵 未来战争,打的就是装备和人才———这就要求部队必须在培养人才上下工夫,锻造过硬的信息化人才方阵。 在部队战斗力转型过程中,吴国民清醒地认识到,一支能指挥、懂管理、会维修的士官队伍在未来的信息作战中不可或缺。为此,他着手建立健全士官代理指挥员制度,着重培养士官的新装备操作与维护能力,让士官在军事训练一线担纲挑梁,总结出一套能够提升士官指挥水平的“学、练、考、奖、用”方法。 在吴团长提议下,团党委完善了干部业绩考核标准,考核成绩直接与职级晋升、岗位调整、福利待遇挂钩;同时,专门拿出经费,奖励贡献突出的人才,聘请科研院所和厂家15名专家组成“智囊团”,定期到部队进行技术指导。 “提起团长爱才惜才,我就觉得自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三级军士长孟景,至今还记着团长关心士官家属随军、小孩上学等问题的情景。上任三年来,团里像孟景这样被留下来的人才有9人。 如今,该团有35名干部考上硕士研究生,7名干部考上博士,6名干部被评为全军、海军优秀指挥军官,14人在全军装备比武中获得奖牌,16名战士考学提干,46名战士荣获全军、海军优秀士官人才奖,12人荣立个人二等功,24名官兵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尖子和优秀“四会”教练员。 亮剑 瞄准“融合式”体系作战 “信息化条件下的体系作战,最大的弱点,就是信息作战手段与火力打击手段是‘两张皮’,无法实现深度融合。”吴国民对此深有感触。 转变,首先从自身开始。吴国民认为,要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就必须要解决兵种协同问题———兄弟部队对自己的不了解,是第一个摆在台面上的问题。 对此,该团党委提出“三个甘为”口号,成立了信息化知识宣讲组,“影子部队”主动现身深入水面舰艇、航空兵等部队,将该团的现有装备、技战术性能、兵种协同优势以及缺点不足等情况一一拿出来交流,潜心学习研究各兵种的战术特点、各平台战法的指挥流程和作战软肋。 “平时消灭1%的错误,才能换来战时100%的胜利!”为实现信息化装备与火力打击的深度融合,吴国民先后到院校请教导师,到设备厂家请教专家,并与维修骨干、技术骨干进行详细调研论证。一个个制约信息化作战的难题被攻克,累计创新15项战法训法,6项成果被上级和兄弟部队借鉴使用。 铸剑耐得十年苦,有朝一日屠蛟龙。根据电磁环境对武器装备的各种影响,吴国民立足现有通信手段和武器平台,在某海域打造出一个海上复杂电磁环境的训练场。 48次体系对抗演练,32次一体化联合空中打击实兵演练,36次合同战术训练,33次复杂电磁环境下攻防体系对抗,次次圆满完成任务———在吴国民的带领下,这支影子部队正在“强军”之路上,不断奋进。 【人物名片】 吴国民,男,安徽桐城人,1974年4月出生,1994年7月入党,海军上校军衔,现任东海舰队某团团长,军事学硕士学历,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