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当好“小巷总理”?

宁波高雄两地论道社区建设

本报记者 黄 合 通讯员 沈正中

  “你负责的社区多大面积?有多少人口?有哪些服务载体方式?”昨日,在2014年“双港论坛”———宁波·高雄“社区管理与服务交流”活动现场,宁波和高雄两地专家学者、社区里长、基层骨干齐聚一堂,肩并肩“论道”社区建设。

  在海曙区南门街道尹江岸社区书记徐剑英看来,近年来,宁波的社区建设发展很快,但一些社区里的居民参与度仍不够高,自我管理意识有欠缺,特别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提供更好更细致的服务,无疑成了重要的课题。

  “在高雄,这个问题几年前就已出现。社区里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外移工作,社区成了吃饭和睡觉的‘宾馆’。”高雄前金区后金里里长施瑞清表示,其所负责的社区里65周岁以上老人占比就达到了23%。怎么办?针对老人自我保护能力下降的问题,高雄前金区后金里向每户家庭发放“防灾卡”,详细罗列了各个求助电话;普及各类防盗、防骗、防火、自救等知识技能,提高老人的自救能力。同时,由政府财政补助、社会团体参与、居民担任义工,在社区照顾关怀据点里,年长者可以安享电话请安、身体检查、养生医疗、更换假牙等服务。

  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公益互助服务……交流会现场,几乎每一个抛出的话题,皆引起两岸社会管理专家、社区发展协会人士的强烈共鸣。妈妈课堂、老年俱乐部、青少年活动……根植于不同的社区文化,却不约而同酝酿出类似的服务载体。

  “社区建设,就需要花时间,花工夫,慢工出细活。”高雄市高县眷村文物发展协会理事长、中国国民党高雄市黄国雄党部主任程景秀表示,上世纪80年代,台湾街头巷尾都是普及垃圾分类理念的“大头娃娃”,政府的持续宣传加上民间慈善组织的持续推广,才最终在社区形成了“垃圾不落地”的共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