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由“群租”引发的火灾引发了很多人的反思。媒体记者在对一些小区的“群租”问题进行采访时,几乎处处听到居民这样的埋怨:这种事早就存在了,居民也反映过多次,但就是“没人管”。 现实中,何止是“群租”这样的事在一些地方“无人管”。何以“没人管”?有关管理者自会摆出种种理由。时兴的“回复”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法律滞后于现实生活的情况,确实是有的,但是,法治本身是一个不断建设的过程,既需要加快法律的制定和完善,也需要研究法规的适用性。 现实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其监管的职责“边界”并不明朗,或者是多部门交叉,彼此“沾点边”。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是不是就可以一推了之?这其实反映了责任担当的问题。所谓的“责任担当”,既是制度规定性的担当,更是责任性的担当。“监管有据”是必须的,但这个依据,是制度法规的条款,更是责任心。———《人民日报》 陈向阳 科普行动解决不了“邻避思维” 近年来,由于PX项目建设和垃圾焚烧厂选址等不时引发冲突。有舆论对类似项目建设“一闹就停”的现象表达了忧虑,认为这种模式鼓励了各地越来越多的抗议潮。 必须承认,公众的“邻避思维”确实存在,而“一闹就停”也是政府在面对稳定与发展客观矛盾时的无奈选择。为此,舆论普遍认为政府要畅通与公众对话的渠道,对公众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引导公众理性认识一些化工项目的危害性。 而事实上,畅通渠道与科普行动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公众的“邻避思维”。当前很多问题其核心并不在于公众相不相信科学,而在于公众相不相信当下的社会治理。由于环保焦虑产生的“邻避思维”,根本上还是公众对企业自律能力的不信任和对政府监管能力的不信任。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与其要求公众提高科学素养,不如努力让公众相信法律、相信政府。 ———《法制日报》 烨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