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都市一瞥 (胡建华 摄)
|
|
宁波南部商务区 (胡建华 摄)
|
政协论坛 今年是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表彰之年。市政协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民主监督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组织12个民主监督小组分别从提升城市文明的硬件、软件方面开展监督活动。近日,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向所联系的界别发出了《我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献一策的倡议函》。委员们积极响应,在开展民主监督过程中,找问题、思对策、提建议。现选登部分政协委员的建议,相信他们的真知灼见会对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编者 文明素质提升 从娃娃抓起 礼仪教育应纳入教学大纲 程志华(特邀委员):提高未成年人礼仪素养是一项系统而具体的文明工程。中华民族世代相传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但当今社会礼仪教育严重缺失现象令人担忧:一些青少年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不懂得孝敬长辈,不懂感恩与惜福……礼仪、品格是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礼仪教育尤为重要和迫切。建议我市将礼仪课程纳入幼儿、中小学教学大纲,每周开一次文明礼仪道德教育课,讲文明、道德、礼仪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融入“爱、善、诚、勤、俭、美”等理念和价值取向。引导未成年人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努力成为文明有礼、品德高尚、快乐健康的新一代宁波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需要“润物细无声” 虞利华(体育界委员):提升全民素质,必须要从娃娃抓起,从未成年人入手。孩子不单是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城市文明礼仪的一面镜子。抓住未成年人教育,可以通过全市上百万中小学生推动全市市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工作,同时他们自身的文明素养又能带动新生一代的文明意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带来的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推动效应。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让社区经常性地组织一些言传身教、情感体验的活动,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利用学校育人载体,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小手拉大手” 素质同提升 严新乔(特邀委员):宁波市取得文明城市“三连冠”,使宁波人自豪,但要建立文明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重在每个宁波人素质养成。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文明素质,激发他们热爱宁波,提高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一环。在各级各类中小学积极推广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小手拉大手,促进外来务工子女和家长素质的共同提升,让他们在宁波生活好、工作好。因为孩子素质的提升,需要家长素质的提升,而孩子素质的提升又带动家长素质提升。可以针对流动人口的实际特点和需求,采取奖励性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流动人口自主参加各类素质教育、职业培训。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胡珍玉(医卫界委员):建设城市文明,必须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当前,需要大力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设,推进县(市)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化学校和社区心理健康辅导站(室)建设;加强专业人员队伍、提升和培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强化专家团队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促进实践活动,加大科普宣传和亲子沟通教育,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和成年人心理健康公益服务。 预防儿童视力 促进儿童健康 陈国明(民进界委员):文明城市,以人为本。在街头看到彬彬有礼的儿童青少年,戴着近视眼镜时,不免令人遗憾。文明城市创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促进市民健康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全民健康,要从儿童抓起。针对目前儿童近视高发的势头,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教师和家长更是应作出加倍的努力,联手遏制孩子的近视苗头。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能牵头采取更为有效的政策措施,如将预防近视纳入学校考核指标并加大评分权重,每年向社会公布各校的学生近视率数据,将课间远眺等防近视措施列为教学管理常规,设立无多媒体教学(日)周等,与社会各界一起将儿童视力保护工作做好,为城市文明建设增添新亮点。 提升城市文明 关键要提高市民文明素养 提高文明素养从文明谈吐开始 鲍飞玉(体育界委员):宁波人天生说话硬、嗓门大,这本无可厚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但如果是在公共场合,不顾忌他人感受放开嗓门说话,就显得不妥。对一个开放城市而言,语言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道耐人寻味的人文风景。一方面,宁波话向来以“石骨铁硬”著称,这与宁波人的生活习性、个性和说话发音的方式有关。另一方面,这也映射出一个城市市民的品位、文明素养水平。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需要经济的硬实力,更离不开先进文化引领和精神力量支撑的软实力。这个文化软实力,就包括改掉宁波人在日常生活尤其在公共场合说话大嗓门在内的不良习惯。 当好向导是文明城市的市民素质 徐建成(文艺界委员):作为一座争创“四连冠”的文明城市,每个宁波市民应当在接受外地人问路方面有所作为。你问路,我指路,当好城市的首问向导,这是文明城市的一种市民素质。当然,要当好城市向导,要充分了解宁波城市建设的发展与变化和历史文化遗迹;要了解宁波的桥、宁波的路、宁波的景等。总而言之,宁波人热情好客、文明有礼,也体现在这一指路方面的良好表现,作为文明城市的软环境,不应在此失分,而应添分。 文明守则的“主语”不可或缺 竹雄伟(民进界委员):文明城市建设,还是要从最基础的地方抓起。现在无论小学生守则,还是市民守则,讲得都很好,却是没有主语的,比如学生守则中有一条“讲究卫生,保持校内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各种废弃物。”这是祈使句,是命令式的。像这样的守则,应加上主语,变成“我要讲究卫生,保持校内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各种废弃物。”这个主语很重要,不能省,它显得亲切,并且容易内化成自我行为。因为在习惯上,祈使句就是规范他人的,与已无关的。语言的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要尽量人性化,要尽量考虑人们的接受心理,改变老观念,把守则写得更亲切、更容易让人接受。 文明市民的培养要有软约束 张健(医卫界委员):文明城市的基石是有较高素质的文明市民,而文明市民的培养的关键是要有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公民文明道德素养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见效的。这一点,对宁波来讲尤其任重而道远,这也是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块短板。在文明市民的培养过程中,法律规章的健全完善可以有所作为,但更重要的是道德规范的软约束。当然,道德规范的软约束不能仅靠市民的个人自觉,还要有相应的促进手段。要依托社会组织,参考政协民主监督模式,建立由市民参与的文明监督小组,综合运用媒体公开曝光、社会大讨论、文明行为倡导等形式,给市民的文明道德行为加上一个软约束,助推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培养文明习惯,实现持续文明 马春玉(教育界委员):城市文明源于市民文明,市民的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而市民文明素质的养成和提高,要借助政府强势推进和媒体积极引导,加强市民文明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未成年人文明习惯培的培养,实现城市的持续文明。“不学礼,无以立”,足见礼仪的重要性。各学校、幼儿园应通过礼仪教材、礼仪儿歌、礼仪操全面实施“和美礼仪”教育。当所有的孩子都懂得并学会了垃圾入箱、排队乘车、节约粮食水电等文明礼仪,甚至指出成年人的不文明行为时,我们的成年人是否会汗颜?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能在点滴之间,区分出一个人文明素养的高低,窥视出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程度。 培育文化精神 提升城市文明内涵 加强“文化城市”建设 弘扬人文精神 章玲(教育界委员):法国的一位地理学家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显然,这种气氛、特征或灵魂,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理念的最高境界,提升城市文化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国际潮流。要培育文化精神,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宁波形象;要树立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和城市品牌,充分发挥宁波的城市特色,抓住宁波的历史文化底蕴;要建设具有独特风格的城市形象文化,塑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文化。 以文“化”人 提高城市软实力 廖先锋(特邀委员):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老人倒地无人扶、斑马线上开快车、公共场所吸烟……一系列不文明现象的产生,重要根源是文化力量的缺失。提高城市软实力,要坚持文化先行,以文“化”人。立足优秀地域传统文化,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与生产,优化文化产品供给与服务,努力用各种文化形式展现文明创建的新亮点、新成效,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城市人文精神。要以文“乐”人,着眼于构建“十五分钟文化圈”,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让人人享受文化欢乐,推进文明创建成果人人共享。 以“宁波帮”精神培育文明“宁波人” 杨欣欣(教育界委员):城市的美好风貌离不开文明有礼的市民。如果全市青少年都能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公民,那么宁波一定更美丽、更文明。“宁波帮”爱国爱乡、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艰苦创业、克勤克俭、以诚为本、务实取信、回报社会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极为契合,其浓厚的乡土归属感能使青少年在学习中消除了距离感,增加了亲切感和认同感。要组织开展“传承‘宁波帮’精神,培育文明‘宁波人’”活动,特别是要让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加深理解、感悟和内化,夯实道德根基,成为建设文明城市的文明人。 弘扬体育文化 推进体育惠民 计生波(体育界委员):弘扬体育文化,推进体育志愿服务,这是城市文明的一大亮点。应充分发挥宁波体育志愿者服务总队的作用,加快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广大体育爱好者等为补充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者队伍。通过开展体育志愿服务,让“我运动、我健康”成为市民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标志。体育志愿服务队要进社区、进晨练点、进农村开展体育健身展示、体质测试、体育趣味等活动,向体育社团、市民传授体育健身方法、讲解健身知识、推广健身理念,引导大家正确锻炼、科学健身。 让交通文明成为城市亮丽风景 抓文明交通应“双管齐下” 蒋萌(教育界委员):从建设文明城市的高度来看,目前市民的出行素质和城市交通管理科学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双管齐下”治理。在市民层面,可开展以“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出行”为主题的文明交通行动,通过各类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和交通普法教育,使市民进一步养成文明开车、排队候车、按章行车等行为习惯。在管理层面,应进一步加强交通硬件软件建设,尤其要进一步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要多方面听取群众意见,对交通重点路段的车道规划、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线设置等进行实地调研,采取最为科学有效的管理。建议对繁忙路口实施交通优化管理,以进一步缓解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秩序。 文明驾车从我开始 赵夏娟(民进界别委员):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城市道路日益拥堵,我们都深受其苦,但仍有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存在。比如:本来已经是很窄的小区道路,两边已停了车,有的人为图自己方便在道路中间再停车,造成道路梗塞;网格线上乱停车、加塞、开窗吐痰、向窗外扔垃圾,更是司空见惯。文明驾车不仅体现个体的文明素养,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受益的就是我们自己。守护文明的细节,一点一滴改变陋习,这样社会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要提倡文明驾车从我做起,从人人做起。 文明出行从“让”字做起 何丽波(民进界委员):“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是每一个市民的共同心声。树立文明交通意识,自觉维护交通秩序,文明礼让,和谐出行,驾车行路按标志标线,各行其道;行车不闯红灯,不违法变更车道,不争道抢行,不违法鸣喇叭,不酒后驾驶,不乱停乱放。形成“车让人让出一分文明,人让车让出一分安全,车让车让出一分秩序”的文明交通风尚。 让文明出行成为一种习惯 王德扬(特邀委员):这几年来,我们的城市的确越来越美丽,“做文明人,建文明市”深入人心。交通文明、文明出行,既是城市文明缩影,又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全,应成为我们创建“四连冠”突破口。要设计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范,例如驾车人规则、骑车人规则、乘车人规则、行路人规则等,使人人明白交通文明、文明出行时,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既便于执行,又便于监督。将这些规则通过媒体广泛征求意见,然后修改后公布实施,印发到每家每户,让人人皆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氛围。 让文明流淌在甬城大街小巷 李旦伟(民进界委员):“红灯停,绿灯行,先看左,后看右”三岁稚儿皆知的常识,却被行色匆匆的市民抛在脑后、踩在脚下:闯红灯,乱穿马路,翻越交通隔离设施;超速抢道,斑马线上不避让行人,红绿灯前抢行等陋习横行,触目惊心。一个个交通安全问题折射、考量着我们这座城市的文明。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之际,应积极开展“文明出行”专项整治活动,引导市民崇尚交通文明,遵守交通法规,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守法为荣、违法为耻的氛围。尊重生命是文明的起点,文明要从每一刻做起。每一个市民都要做文明出行的楷模,让“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意识扎根于每个人内心深处。这样,就一定能构筑起一条安全、畅通、和谐的“平安大道”。 塑造城市文明要多策并举 尽快出台《宁波市民文明行为条例》 徐晓东(民进界委员):近年来,宁波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公共文化硬件进一步完善,宁波市民的公共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也日趋扩大,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看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烟蒂、高空抛杂物等现象时有发生。城市绿化遭人破坏、公园的河道成了私家车的洗车场所,“灯火阑珊处”常见有人小便,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宁波虽然早有《宁波市市民“十不”规范》等倡导性的规定,但收效甚微。所以在加强市民在文明素质养成习惯上进行引导和宣传外,应尽快制定《宁波市民文明行为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进行配套管理。 城市文明形象应着眼“国际” 赵柏田(文艺界委员):文明城市“四连冠”的争创,涉及硬件、软件多个方面,宁波城市文明形象的提升,要着眼于国际大都市的开放性、开拓性,在海内外游客和来宾面前树立宁波市民知书守礼的形象。建议在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一次日常会话英语的全面培训,编写教材,定期轮训,使市民尤其是公职人员掌握常用的交往用语,使文明城市的创建涌现新亮点。 处置不文明现象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宏(特邀委员):文明城市创建,软件是灵魂。外地人一到宁波,感觉这个城市非常干净整洁。其原因是城市在硬件方面投入很大,管理者有决心把城市装扮得漂漂亮亮。硬件上去了,软件也要跟进。要在软件提升上下功夫,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从基层抓起,从每个人内心深处抓起。要以硬件配合软件的方式进行投入,特别注重加大对未成年人文明素养、行为规范教育。要惩罚、奖励、教育并举。我认为,有些人不是没素质,关键是在处置不文明现象时缺乏惩罚力度。有时候罚得狠点反而起到很好的效果。改变群体行为习惯仅靠教育根治不了人们陋习,除了提升软硬件措施外,还应采取适度惩罚措施,从而达到像惩罚酒驾一样惩罚、奖励、教育并举的目的。 文明城市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 应豪(医卫界委员):作为医疗行业来说,在创建文明城市建设中,要以创建新型和谐文明的医患关系为抓手,建立医患双方互信机制,防止误判导致医患矛盾激化。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沟通技能,患者也要理解熟悉疾病防治知识,尽可能做到医患信息对称,防范由于医患信息不对称造成误判,激化矛盾。主管部门要逐步放弃人均次门诊费用、人均次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床日、医保外配率控制指标、医药比例等管理措施。要防止医院过度追求绩效化考核。基于现有的绩效不合理性,管理部门目前在难以推出更好方法进行绩效管理的情况下,应鼓励医院放开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让医师去选择合理正确的绩效考核方法,防止单纯为了绩效去损害病人的利益。 本版文字 吴向正 韩志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