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宁市南旺分水枢纽岸边古码头遗址。 |
|
记者在考察济宁市南旺分水枢纽岸边古建筑群及码头遗址。 |
|
5月13日,记者在紧靠古运河边的南阳古镇采访。该镇位于济宁市微山县境内,是北方的水乡。 |
第八站:济宁 下一站:枣庄 济宁,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的故乡。昨前两天,“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来到“运河之都”济宁,在中国大运河这一“水陆交汇、南北冲要”的咽喉之地,追寻历史的辉煌与荣耀。 追寻“运河之都”的辉煌 中国大运河济宁段北起黄河南岸的梁山县,南至微山湖,全长270余公里。由于济宁“居运道之中”,“南通江淮,北达幽燕”,因而元明清三代都把治理运河的重点放在济宁,治运、司运的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军事机构驻设济宁,使济宁成为京杭运河的管理中心,民间有“济宁七十二衙门”之说,这也是济宁作为“运河之都”的标志。 在济宁,昔日的繁华不再,但依然可以感受到运河烙上的深深印记。漫步在穿城而过的济宁运河两岸,这里依然垂柳依依、河水清清,桥闸卧波、亭台楼阁,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城区运河南岸的竹竿巷,记者看到一家家以经营竹竿、竹器为主的店铺正开门迎客,巷口老字号“张罗匠厨具百货”的店主张步财正在制作竹蒸笼,他的身后是各种竹制的厨具。“济宁不产竹子,所需要的竹子是从浙江、安徽等地经过运河而来的,制作好的竹器也经运河卖到全国各地去。”这位60岁的手艺人说起运河,神情有些落寞,“我家世代在这里制作竹器,传到我手里已是第五代了。过去生意一直不错,但现在这巷子里头只有四家张姓人在手工制作竹器了。” 让人欣慰的是,在济宁市以南微山县运河段,记者此次行程中首次看见了大运河中南来北往的船只,这些拉着水泥、沙石等货物的货船,有的首尾相连串在一起,犹如“水上列车”,场景颇为壮观。济宁运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刘迎水告诉记者,微山段运河水深七八米,可以通过最高吨位为2000吨的货船,北可至济宁,南可与扬州运河相连。 “这段运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道后通航的,此前古运河是经微山县南阳古镇而过的”,刘迎水说。记者来到南阳古镇,发现这是南阳湖中的一个小岛,这里青石板铺就的街巷狭窄,街两旁明清时期遗留的商铺一家连着一家,岛上有“关公过河处”、“乾隆登岸遗址”和始建于明朝的“新河神庙”等遗存,“这是运河四大古镇之一(另外三镇是夏镇、镇江和扬州),也是大运河唯一穿岛而过的古镇。”刘迎水介绍,“虽然古镇已经不再通航,但是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它见证了古运河的辉煌。” 感受“运河之脊”的荣耀 位于汶上县的南旺水利枢纽是中国大运河上伟大的水利枢纽,也是济宁人的荣耀。 在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汶上县文物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刘建康介绍,南旺是整个大运河地势最高处,故有“运河之脊”之称。“南旺最高处与大运河南北最低点(分别在扬州长江运口和天津静海附近)的最大落差约30米,运河水由南旺分水口向南北倾斜,地势高而水源不足是此段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离南旺直线48公里的汶上县大汶河却水源丰富,明朝初期,工部尚书宋礼和汶上民间水利家白英经过勘察,在大汶河筑戴村坝建分水工程,引汶济运,使大汶水西行至南旺入运河,保证南旺段运河有了足够的水源,运河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 “在申遗文本中,南旺枢纽工程被称为“越岭工程”。除了戴村坝引水工程,它还包括小汶河,汾水口,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三湖水柜,节制闸群等。”刘建康告诉记者,“这是大运河上伟大的工程,在当时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其科学性和技巧性可与灵渠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媲美,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范例,它保证了此后大运河500年的通航和兴盛。” 在大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记者看到,如今小汶河水已经干涸,只有龙王庙和纪念白英的白公祠等明清时期的七座建筑遗址在诉说着这段值得珍藏的历史。“这段运河已经废弃多年,现在南旺水利枢纽已没有水利价值,仅剩历史、文化和科技等价值了。”刘建康告诉记者。 遥想运河文化的光彩 说起济宁运河文化,刘迎水提及唐朝“诗仙”李白在济宁居住了23年的一段历史,“李白为济宁运河文化增添了光彩,已成为运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唐开元24年(公元736年),36岁的李白携妻子许氏、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移居当时称为“任城”的济宁,在这里,李白的儿子出生,女儿长大,他的足迹遍布济宁12县、市,留下了50余首诗文。济宁特产如鲁酒、汶水鱼、织布机、蒲草等成了他歌咏的对象,他来到济宁的第三年在县衙大厅上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任城县厅壁记》,赞叹了盛唐济宁的历史、文化和百姓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不仅为济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对研究济宁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工商交通以及历史变更,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济宁还见证了李白和杜甫的深厚友谊。”刘迎水说,当年李白和杜甫在济宁匆匆一见后,沿着运河经南阳古镇南下云游四方了,他在《沙丘城下寄杜甫》写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记录了自己对友人杜甫的思念之情。 千余年后,济宁人把李白当年在运河北岸饮酒作诗的贺兰氏酒楼保留下来,改名为“太白楼”。如今的太白楼,院内青松掩映、竹影婆娑,乾隆皇帝《登太白楼》等60余块碑碣树立,其中李白初到济宁时写下的“壮观”二字的碑刻洒脱飘逸,字如其人;院外,古运河迤逦而过,构成一幅悠远而又现实的画面,令人兴起历史的遥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