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怀念】 5月8日是邓丽君的忌日,她离我们远去已整整20个年头了。一想起她,我的耳畔就会响起她那首扣人心扉的歌: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初闻邓丽君的歌,就是这首《小城故事》,它像一股清泉流淌进我的心田。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某个黄昏,我们整个寝室的同学都围着一台砖头般大小的三洋录音机,听得心惊胆战又如醉如痴。心惊胆战是因为像邓丽君这样的歌当时还是被禁止传播的,如醉如痴当然是因为我们和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有太多的共鸣。三洋录音机和磁带是一个同学不知从何处借来的,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我们的寝室,弄得我们好失落。 此后,从各种渠道传来的港台流行歌曲慢慢地多起来了,最多的是邓丽君的歌,最能打动我们的也是邓丽君的歌,如《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乎你》、《美酒加咖啡》等等。当黄昏时分,三五同学漫步江边,边走边轻声吟唱着“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或“开放的花蕊你为什么也流泪”,我们那时还年轻的心变得有多柔软啊!在当时的大学校园里,如果有人还未听闻过邓丽君的歌,那绝对会被目为老土一个。不用说,在我们的情感启蒙中,有邓丽君给我们的一份熏陶。但那也只是在地下流行,在当时的广播、电视和文艺会演上是根本听不到这些歌的。再后来,台湾的校园歌曲在大陆开禁流行,但邓丽君的歌仍然在被禁之列。记得在1981年底,我在一所省重点中学实习。有一天睡前,有一个老三届出身、平时很正统的“老大哥”刚从学校回到招待所,对我们几个叹了口气,说:今天他的班里“出大事”了。其神色之凝重,使我们以为此事一定非同小可。一问,原来是他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在班文娱晚会上唱了邓丽君的《甜蜜蜜》,惊动了学校管理层。不用说,以后几天里,校方如临大敌,开始了一场对这个女生的“挽救教育行动”和对全班的“肃毒行动”。 1983年的春天,我在杭州参加省青年文学创作大会,住在省建委招待所。那是一个崇尚文学的时代,我们在招待所得到了服务员很热情的招待。其中有一个姑娘,她所在的楼层服务台,刚好斜对着我们房门(一间住四人)。我们经常听到她在哼唱邓丽君的歌,唱得很动听。当她看出我们喜欢听她唱邓丽君的歌,她竟主动来到我们的房间唱给我们听。我们坐在床沿上,先是欣赏她的歌唱,后来就干脆参加到她的歌唱中了。听到我们一些没唱准音的地方,她会停下来指出,再作示范。现在有时唱起这首歌,就会油然想起那个特殊的年代,想起那个姑娘。 我虽然喜欢邓丽君的歌,但从没认为自己就是她的粉丝。但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对邓丽君的喜欢竟已达到了粉丝的地步。那是在几年前的一个春天访台期间,那天从基隆港返回台北途中,我们来到了行程计划外的邓丽君墓地———筠园。车行在盘山公路上,车厢里播放着邓丽君的歌曲,我的眼睛潮湿起来。当站到她的墓前,那黑色大理石上方雕出的她那栩栩如生、让人忘记痛苦的甜蜜笑容,使我再也无法忍住,早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如决堤的洪水夺眶而出,怎么止也止不住……为防同伴们笑我,我掉头离开了墓前,只是在远远的地方眺望。到下山时,我的激动还不能自已。接待我们的台北教育文化交流协会的吴干事看出了我的异常,说:原来你跟我一样也是邓丽君的粉丝啊!他告诉我:所有邓丽君的碟片他都收藏。我这才恍然大悟:正是因为他,才有了我们这计划外的一游。 邓丽君是一个时代的传奇,她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又和我们永远同在,她甜美的歌声时时都在慰藉着我们历经沧桑、布满伤痕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