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剑跃 孙吉晶 通讯员 余燕玲 编者按 在当前全省上下开展“五水共治”的大背景下,作为农业治水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市开展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显得格外重要,在禁养区或者达不到相关标准的畜禽养殖场(户)都将因此关停。而这同时意味着,一大批养殖户将转产,包括生猪在内的本地畜禽供应量也将减少。那么,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烈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风暴,将给市民餐桌上的猪肉供应造成什么影响?相关部门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的?我市畜禽养殖业将迎来怎样的转型升级良机?本报今起推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在行动”系列报道。 5月8日上午,象山县定塘镇后洋塘村里塘江边一个小型养猪场里,今年64岁的郑良祥将这里最后一头大肥猪赶进笼子,装上三轮车运走。几分钟之后,一台挖掘机挥舞着铁臂,将这个简陋的养猪场推倒在地。当天上午,同时被推倒的还有马路对面另外一个面积仅为100平方米的养猪场。 “这两个养猪场建在河边,猪粪和污水经常直排到河里造成污染,村里早就打算拆掉。这次借‘五水共治’东风,我们村加快了治理进度。”后洋塘村党支部书记赵有赏说,接下来村里还将拆除7户养猪户的3000平方米猪场。 “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治水的重中之重。”市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五水共治”行动中,农业部门负责整治畜禽排泄物以及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系的影响。其中,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占农业面源污染比重较大,成为治理重点。今年,农业部门编制了生态畜牧业发展优化布局规划,并制定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和污水治理方案。 根据总体规划,到2015年底前,全市力争完成关停或搬迁生猪存栏22.6万头,其中今年要重点完成333家年存栏50至100头小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通过整治,全市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 业内人士表示,畜禽养殖场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关停或搬迁小、散养殖场,进一步扩大禁养区范围。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执行“三个一律”:在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一律关停;达不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要求的畜禽养殖场(户)一律限期整治,限期整治不到位的一律关停;不能做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场(户)一律关停。 畜禽养殖牵涉到千家万户,治理不能一拆了之。为此,按照“谁拆迁谁补偿”原则,对于实施关闭或者异地搬迁的养猪场,全市各地政府部门依法给予一定的补偿。在象山,未到饲养周期确需关闭养殖场的,肉猪、仔猪、空怀母猪、怀孕母猪、良种公猪每头给予200-1500元的补偿;对于养猪场则视简易棚舍、钢棚结构、砖瓦结构等类别给予每平方米30-200元的补偿。另外,沼气池和设备等都有相应的补偿。4月21日,奉化岳林街道童桥村养猪户藤士良主动拆除养猪场。在验收后的第二天,街道就兑现了6万余元的补偿金。此举带动了一些尚处于观望状态的养殖户。 除了出台明确的补偿政策外,各地还推出温馨举措,如提供转产指导、免费再就业培训等,确保拆迁或搬迁工作顺利进行。鄞州区钟公庙街道在拆除铜盆浦村毗邻九曲河的一个违建养猪场时,和当事人进行了多次沟通,得到了对方的积极配合。街道也积极联系鄞州本地以及奉化等地的养殖户,帮助当事人解决了近百头生猪的销售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