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难 新华社发 |
据新华社合肥5月24日电(记者马姝瑞 刘晓莉)当房屋出现屋顶或墙面漏水、电梯年久失修、公共区域设施设备损坏等情况时,每一个普通居民首先想到的是动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然而,这一房屋和居住者的可靠保障在使用和支取中却要面对重重“障碍”,资金使用率、使用效率“双低”现象突出,一些房屋也因此被阻滞在“应修未修”的状态下。 巨额住维资金在“沉睡” 公共维修基金,又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在保修期满后,用于维修和更新、改造的专项资金。随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的普及,我国各个城市已经归集起了数额庞大的维修资金,其总规模可能已突破万亿元。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这笔资金的使用率却并不高,大量资金长期“沉睡”在银行账户中。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自1998年实行“公维”基金制度以来,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的这笔钱累计归集金额超过350亿元,但使用额仅约8亿元。按此计算,基金使用比例为2.3%。 多重因素致维修资金难解住宅“燃眉之急”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划转业主大会管理前若需要使用,应由物业服务企业根据维修和更新、改造项目提出使用建议;没有物业服务企业的,由相关业主提出使用建议。同时,还必须满足列支范围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 “目前,合肥市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采取的是五级账户管理制,即分为市级、业委会、园中园、住宅楼以及业主这些不同层次的账户,涉及哪一级就动用哪一级的账户,申请主体也可以是业委会、前期物业管理、街道社区等,但无论谁来申请,小区业主分户清册等各种基本信息、房屋竣工验收报告、各类设施设备的明细台账必须健全,各级的专户开立工作必须完成。”合肥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主任方前进告诉记者。 但事实却是,尽管大家都知道维修资金重要,真正能够未雨绸缪的小区还是少之又少,乐观估计,目前在合肥,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小区完成了满足支取维修资金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很多小区是在发现需要支用维修资金后,才开始火急火燎地“补功课”,成为支取资金“拖后腿”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支取维修资金的必要条件之一‘超过保修期’为例,有的小区在开发商、前期物业、更换新物业的‘几经易手’之后,设施的竣工验收日期、设备数量型号根本没人说得清楚,等到火烧眉毛时才临时抱佛脚,能不耽误事吗?”方前进说。 专家:房屋“养老金”规范化、便捷化迫在眉睫 为了破解房屋“养老金”使用率低、支取不畅等问题,全国多个城市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尽可能低简化流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如浙江省已出台新规,房屋维修方案公示以后,只要建筑物内所有权人不超过1/3的业主书面提出反对意见,就视为公示同意。合肥市也在探索建立维修资金应急资金,即从维修资金增值部分中单列出一部分,用于小区紧急状态下快速支用。 但更多的专家和业内人士也表示,面对已经暴露出的房屋“养老金”使用、支取问题,过度依赖“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并非治本之策,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尽快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更加规范化、便捷化的管理制度。 方前进表示,眼下,一些早期交付使用的商品房已经开始进入维修保养的集中期,而未来15年-20年,大量商品房将进入维保“高峰期”,“要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维修资金大量支用情况,现在就要着手通过加强基层培训、加大宣传等途径,调动主管部门、广大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提高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