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昆明马拉松比赛现场。 |
据新华社昆明5月26日电(记者岳冉冉 周洪鹏)25日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又发生一起猝死悲剧。近些年,马拉松爱好者人数急剧增长,各地马拉松赛事日益红火,但“业余选手比赛猝死”的事件一再发生,需要深刻反思。 昆明高原马拉松再现悲剧 5月25日在昆明举办的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10名参赛者出现身体不适,其中1人死亡。死者冯某为昆明一高校在读大一学生,今年21岁,在男子组半程马拉松赛进行到1小时24分钟时步伐不稳,被救护组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马拉松参赛者死亡的消息了。在今年3月举行的苏州环金鸡湖半程马拉松赛上,一名25岁女选手抢救无效死亡;在2012年的广州马拉松赛上,两名选手在赛后死亡;而在2004年的北京马拉松赛,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学生刘鸿斌和一名退休职工先后猝死,其中刘鸿斌的死还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除了猝死事件,还有另外9名业余选手被送往医院急救、1名非洲专业选手在比赛中中暑,表明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组织工作和比赛条件有待改进。 组织工作或存在疏漏 5月25日上午9时昆明气温为摄氏30度,但赛事按计划举行,在高温酷热以及1890米的高海拔下比赛,如没有经过长期系统训练,一般人贸然参加这种剧烈体育运动,势必对身体造成损伤。 组委会赛前曾表示,从起点、终点和距起点5公里以及之后每隔2.5公里都会提供饮料、饮水、浸水海绵块供参赛者使用。但参赛者却惊讶地发现,10公里项目比赛中竟没有出现用水点,很多选手只能在焦渴中完成比赛。赛前主办方承诺的移动厕所也没有,不少选手只能在路边的绿化带解决“内急”问题。 参赛选手的报名表上有免责声明,包括“明白参加此项比赛对健康状况有特殊要求以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为参加比赛已做好充分训练和准备,本人已经医疗机构体检,身体健康,有能力参加此活动”以及“在比赛中,因个人身体及其他个人原因导致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由参赛者个人承担责任。”对许多业余选手来说,他们落笔签下自己名字的同时显然没意识到其中的涵义。 而这些免责声明,更不应成为赛事组织方组织不力和逃避责任的借口。 组织者和参赛者都要对生命负责 专家介绍,参加马拉松,一定要经过系统训练;并且要在身体状况非常好的情况下进行;赛前最好进行一次详细的心肺功能评价和心脏系统检查。 一个城市举办马拉松,当“科学比赛”与“空喊口号”混在一起时,我们看到了悲剧。对于组织者来说,对比赛准备不足、软硬件跟不上、对赛事举办的随意性,是如今中国马拉松赛背后的毒瘤。 另一方面,面对少则几千、众则过万的报名者,做到核查每名选手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于赛事主办方来说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多是让参赛选手提供近期体检报告以规避风险;因此长跑爱好者更需要量力而行,对自己负责,万一比赛中出现不适,应及时终止比赛寻找医疗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