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 龙 摄 |
自述 影像进入当代艺术视野的时间并不长,却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艺术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创作中运用了摄影、摄像、数码加工、后期制作,使得当代影像艺术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荣获全国第二十三届铜奖作品《界》是我“臆想”系列中的一张,拍摄于2010年深秋一个大雾迷茫的早晨,地点是炼化体育场。当时有关部门为了保养体育场草坪,在周围拉起了一通长长的隔离网。空旷的体育场在大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画面中的界网、足球、女性模特架三大主要元素,是我分三次拍摄而成,通过数码后期的二次创作、画面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寓意,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性和内涵价值。这也是它从18万张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理由。 数码影像的创意,如同画家作画一样,首先需要“点子”。“点子”的培养需要一个人长期艺术的熏陶,是汲取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营养后的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摄影也应顺世界摄影创作的潮流,将生活中的感悟用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演绎个性,体现思想。 在拍摄实践中,我还不断在艺术摄影领域进行探索。借助数码技术,创作了反战题材《战争———地球的灾难》、反映女性心理的《心之旅》等作品。2011年创作的系列作品《异度空间》则是对超现实主义摄影的探索。《异度空间》系列作品抓拍了运动会中跳高、跳远等人物瞬间,并把有着极致表情的人物放置在特定的空间内,体现了年轻一代想挣脱生活中各类框架和束缚,追求自我、彰显个性的内涵。 在创作中提升,在平凡中创新,多元化的创作时代,呼唤新的艺术理念。我想,当作品将个性理念、美感、内涵三者融合的时候,那一定是一张成功的作品。 胡延松,1963年10月出生,北仑柴桥人。2006年涉足摄影创作,现就职于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文化活动中心,专职从事美术摄影工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界》、《对话》、《异度空间》分获全国第二十三届摄影艺术展铜质收藏奖及优秀作品奖,《抢修记事》、《工地圆舞曲》入选中国第十二、十五届国际摄影艺术展,《工地印象》获第三届中国职工艺术节摄影展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