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29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品德加分”浙江3年无一人

四川2012年有6名学生因见义勇为获此加分

  据新华社杭州5月28日电(记者余靖静 吴晓颖)高考“品德加分新政”近日再次引发社会热议。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在高考的加分项目中一直存在,并不是2014年新增加的项目。而且各地门槛不一。浙江受益学生数三年来均为零,四川2012年受益学生则为6人。

  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介绍,根据教育部精神,2011年起,浙江的高考加分项目即已大幅“瘦身”。按照规定,高中时,见义勇为和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需受到省级及以上的党委、政府表彰的,方可加分10分。同时,高考加分名单须经学校、市县、省相关机构的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后才能获得相应加分。

  “从2011年至今,浙江没有考生因为这一项获得高考加分。”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新华社记者,高考的奖励类加分,在鼓励的同时必须保证公平,门槛要高、加分要少,才有公信力。

  记者在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上公示的高考录取照顾名单中看到,2012年四川获得“见义勇为勇士”加分的考生为1人,获“见义勇为公民”加分的为5人。分别获得15分、10分的加分。官网上公示的2013年高考录取照顾类别中,则无“见义勇为勇士”“见义勇为公民”两项。

  记者了解到,这6名获得“品德加分”的考生分别为:西充中学高三学生王沛,此前他上学途经县城莲花湖,发现一女子落入湖中,他跳入湖中将女子救起,经当地公示,获“见义勇为勇士”称号,高考加15分;另外5名获“见义勇为公民”加分的学生包括;南充高中学生吴宇昊徒手勇斗持刀歹徒,为失主成功追回了被盗手机;富顺县城关中学学生李模林在家乡镇溪河救起5名落水者;安岳中学学生李飞杨和同学被一伙社会青年围攻,他为救同学,被一位有犯罪记录的男子刺成重伤;西充中学学生黄长亮在老家沼气池救人,自己中毒;通江中学生桑迪勇救落水儿童。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办公室主任马银军告诉记者,凡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均须经过本人申报、省(市)地有关部门审核并公示后方能予以加分。

  短评

  高考加分需慎之又慎

  新华社记者 陈 俊

  又是一年高考季,千军万马独木桥。由于高考所承载的意义,点滴政策变化都会引起关注。近日,十多个省份高考加分提及“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就成了众人质疑的靶子。这提醒有关方面,高考加分影响广泛而深远,需要慎之又慎。

  当考生品德与考试分数挂钩时,就难免让人质疑一些善行义举的功利色彩。况且,品德的高下并没有统一的丈量标准和科学合理的界定,高考加分如何做到公平公正是极大的挑战。以往触目惊心的高考“加分乱象”“加分腐败”表明,权力“寻租”无处不在,人们的担忧不无道理。

  没有人会否认道德的力量和价值,但衡量道德的尺子必须具有公信力。一些省份的加分政策调整通知强调,在思想品德方面有重大突出事迹或对社会有较大影响,获得认可后,即可按级别给予不同加分。这样模糊的界定,难免给“暗箱操作”留下空间。

  与“思想品德”相比,为“见义勇为”加分也值得商榷。虽然加分的初衷是对见义勇为的认可,但人们担心它会把学生导向“见分勇为”。况且参加高考的考生大多数是未成年人,简单化地鼓励见义勇为并非良策。

  高考被视为目前最公平的一项竞争制度,任何涉及公平性的政策调整都应当慎之又慎。通过高考加分来鼓励善行义举,关键是要能经得起社会监督。明晰评价标准和权力界限,才能保证高考公平公正,成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

  (据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