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安 绘 |
本报记者 朱军备 通讯员 孙赟 又到贝母收获季节,鄞州章水镇贝农汤大伯这几天一直在地里忙碌,他种植了近一亩的浙贝,可收获300多公斤鲜贝母。“我今年还是用硫磺熏蒸,省时省力省工,保质期也长。”和有些贝农一样,汤大伯偷偷地在屋外搭了个棚准备熏制浙贝。 农民铤而走险追逐利润 去年,我市出台政策,严禁用硫磺熏贝母。汤大伯为何还要偷偷熏?“我一年种贝母也就几百公斤,如全部卖给生产企业,怕他们今后控制价格,还不如我自己熏干后藏着,什么时候价格高,什么时候卖出。”汤大伯说出自己的担忧。 据了解,在浙贝产地,仍有不少人像汤大伯一样在偷偷使用硫磺熏蒸贝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硫磺熏蒸加工简便易行成本低,无硫化加工流程繁琐且成本高。二是浙贝母集中采收季节短,初加工受气候影响大,无硫化加工设备数量不足,加工能力不能满足要求。三是“硫磺贝母”仍有市场,而且收购价格较高。在上述原因下,一些贝农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仍采用硫磺熏蒸。 希望各地能帮一下贝农 “国家关于贝母的含硫量标准已经定下。但对硫磺熏蒸贝母‘一刀切’,农民一时很难接受,只能自认倒霉。”一位郑姓的贝母种植收购大户说。 有些种植规模比较小的贝农既无设备,又无技术,希望当地政府帮助贝农联系企业、合作社能统一提供加工、收购等一条龙服务。在当地最大浙贝加工企业———迦叶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切片机、风干机、烘箱等设备一应俱全,每小时能切片加工1300公斤鲜贝母。“经过清洗、切片、烘干,贝母进行真空包装,生产成本每公斤8元。”企业负责人崔骏达说。 事实上,为引导广大贝农推进鲜浙贝无硫化加工,有的地方为贝农提供了切片工具,免费加工。今年,章水镇专门买来3台切片机安装在贝农集聚的村落为他们服务。 价格稳定是“无硫化”前提 “浙贝价格稳定下来,不再大起大落,让贝农改变惜售心理,是浙贝无硫化的前提。”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想要完全实现贝母无硫化加工操作,就必须加强全省甚至全国市场监管,加大对新型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浙贝种子退化、地力减退,贝母产量越来越低。稳定浙贝价格,首先要稳定种子价格。2010年以来,章水镇从江苏省南通市引进新的贝母种子,力争从种源上改善品质。但随之而来的是,南通贝母种子价格大幅上涨,从每公斤20多元上涨到现在近70元,贝农无法承担成本压力。 市场监管需全省联动 之前,由于含硫限量标准的缺失,药监部门对硫磺熏蒸贝母查处较难。随着2013年12月1日含硫限量标准的实施,硫磺熏蒸贝母已被认定为“劣药”,明确由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公安部门进行依法打击。 由于各地区监管力度不均衡,在金华的磐安县,同样是浙贝母主产地,对“硫磺贝母”生产和销售的监管并不像鄞州这么严厉。硫磺熏蒸贝母在鄞州区近150家相关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业已绝迹。今年,在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的建议下,由省药监局牵头,全省将联动集中打击硫磺熏蒸浙贝母行为,这将有望共同遏制硫磺熏蒸浙贝母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