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信芳故居的票友。(胡龙召 摄) |
第十八站:淮安 下一站:扬州 本报记者 陈青 因中枢漕运、集散淮盐、漕船制造、粮食储备、河道治理地位显赫而成为“运河之都”的淮安,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第十八站来到江苏淮安,这里是宁波籍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出生地,淮盐集散地河下古镇曾经存有宁波商人开设的四明会馆。 京剧大师周信芳出生地 淮安被称为戏曲之乡,运河边有专门的戏曲博物馆,每周日下午有业余团队在馆内戏台上演出淮剧、黄梅戏、越剧、京剧、淮海戏等,博物馆内设有京剧大师周信芳展厅。 周信芳祖籍宁波,故居在江北慈城,他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和艺术革新家。人称“北有梅兰芳,南有周信芳”,无论是艺术造诣还是道德人品,均值得称道。 据介绍,周信芳出生在淮安虹桥附近毗卢庵东侧的小屋,但只在淮安生活了几年。不久后,他就去了上海、浙江等地演出。周信芳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戏曲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用自己独创的风格,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麒派”宗师。周信芳曾受宁波“新庆丰”甬昆戏班邀请,连续3天在慈城演出《雁翎甲》、《西川图》等剧目。 淮安的周信芳故居位于淮海路东文渠畔,古虹桥边。这是一个古朴的小院子,院内枇杷树结满果子,而另一棵石榴树花开正艳。周信芳故居是淮安京剧票友的圣地,只要是开馆日,票友天天在此学唱京剧,自娱自乐。 58岁的淮安本地人赵学林告诉我们,他家就在周信芳故居旁边。“我家的房子比我还大一岁。第一次听说周信芳是因为他被戏迷称作“南麟北马”。这位20多岁就喜欢马连良和周信芳的戏迷告诉我们,“虽然淮安本地喜欢淮剧和越剧的人居多,但我独爱京剧,它是国剧嘛。” “月色微黄映照着红高粱”,高亢的老声嗓音来自80岁的宋义方,他是一名退休教师,戏曲票友社的票友。在35摄氏度的高温下,下午2点半,他就带着谱子,骑上自行车来了。“这是革命样板戏《平原作战》里的选段。我不唱麒派,麒派‘做’的多,票友侧重唱,而且一般人的嗓音条件达不到。”这里活跃着四五十人的京剧票友,“票友组成好几个队,除了星期一,每天下午有活动。票友一个人参加好几个队,否则一个队轮到一天,唱的机会太少了。” 宋义方所在的票友社也有专业人士加盟,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马傲是淮安市长荣京剧院的琴师,他和父亲一起为业余票友伴琴。马傲的母亲说,今年是周信芳诞辰120周年,“有很多纪念活动正在开展。” 河下古镇曾经的四明会馆 河下古镇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时期,河下古镇是淮北盐集散地,曾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 据介绍,乾嘉时期,这里生意鼎盛。为了联络乡谊,进行商业竞争,来自山西、陕西、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的商人建立了很多会馆。福建会馆在福建庵,镇江会馆在北角楼,山西定阳会馆在竹巷,宁波人的四明会馆在湖嘴街。 我们在河下古镇的小巷子中转来转去没找到这个四明会馆,问了很多当地的老人,他们都不清楚。即将下班的古镇工作人员说,四明会馆已经不存在了,他指点我们去中街找当地居民询问。 王兴懋酱园在鱼嘴街上有200多年历史,86岁的酱园传人王嵩余老人告诉我们,“四明会馆就在中街,那块石头的大牌子20年前就被私人收藏了。”但是,腿脚不便的他没法领我们前去。 穿过窄窄的小弄,我们在古镇中街东张西望,坐在街边聊天的居民热心地询问我们找什么。“宁波人开的会馆旧址就在我们家,”施风华是原河下中街腌制厂的工人,她领着我们来到她家,墙上的铭牌上标着“江宁会馆”四个字,是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不是我们所找寻的“四明会馆”。 “我九十岁的父亲听上一辈说,浙江做生意的人都到这里来,江宁会馆就是浙江人开的,他们做的是盐生意,中街到头是运河,那里有御码头。”据施风华介绍,整条中街就这一家会馆,有100多年历史了,“原来是工厂分给我们的宿舍。江宁会馆一共有6间房子,旁边是另一户人家的。”为一窥全貌,我们从后门另一户居民家的室外楼梯爬上去,老房子已经破败,属于施风华家的也已经整修过,斑驳的外墙诉说着沧桑。 虽然当天没有找到四明会馆,但能想象出,当年繁华的河下古镇里曾出现的宁波商人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