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梦想有大有小、有近有远,这些梦想可能会随着自己的经历不断变化,虽然不一定都能够圆满实现,但是它们总是会激励着自己不断进步。 当我走出校门来到美丽的北仑,眼前一切都是新鲜的: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与老家山区不一样的气候条件、工作中的新朋友新同事等等。经历了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从复工、土建和设备安装到正式投产,我被分配到板坯库区域,做一名普通的作业员。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不及仔细品咂一下新环境的滋味,就一头扎进了完全陌生的工作中。这时候,立足工作岗位尽快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就成了我最现实的梦想。 板坯库是宁钢生产环节中的缓冲区域,是炼钢的成品库和热轧的原料库,只有库区运行通畅才能够保证上下工序的顺利进行。我原本是学冶金的,在库区工作,需要运用到管理和物流方面的知识。网络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工作中越来越感觉到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公司慢慢走上正轨后,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已经不足以让自己得心应手地处理日常工作了。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我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保持个人竞争力,我在工作之余报读了夜大的物流管理专业,希望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充电学习。 梦想似乎遥不可及,但是收获也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只要在日常工作中投入自己最大的热情和专注,你就能发现其中有很多乐趣,也可能在这个过程之中获得一些意外收获。 我所在的板坯库区域,有很多需要重新描写板坯号的热板坯,其温度最高会超过1000℃。为了保证账物一致,这些板坯需要在稍作冷却之后及时描上板坯号,描号时板坯温度往往还有数百摄氏度。库区作业人员去描号时,虽然会穿戴上一些必备的防护用品,但毕竟人与高温板坯的距离太近,容易发生灼伤事故。热坯描号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描号的流程也从最开始一直保留下来,从来没有改变过。自从我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库区日常工作之后,就想到如何避免热坯描号时可能发生的灼伤事故。 通过一番摸索,我利用一些废弃的材料制作了一件描号装置。当我兴冲冲地把它拿到现场试验时,却发现我做出来的东西不仅太重不方便使用,而且描号笔卡不牢固。就在我垂头丧气地准备放弃时,我们作业区的老专家对我说:“创意还是不错的,怎么想放弃了?”我把遇到的问题一一讲了出来,老专家并没有直接给我解答,而是给我讲了几个他做设备改进的实例。他建议我和其他同事一起参与改进,在专家和同事的帮助下,我们重新选材,并增加了缓冲件,这件可以防止描号时烫伤的装置几经曲折最终成型,并成功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我更加严谨地对待工作中的困难点,和同事们一起又做出了一些技术改进的成功案例。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把大家的力量集合在一起,更有利于个人梦想的实现。 在宁钢,我是部门的团干部和通讯员,为了更好地展现团员青年的风貌,团组织计划做一份部门的内刊,这个任务交到了我手上。虽然我一直爱好写作,同事中也不乏各种热心人,但是编辑工作是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要么不做,做就要尽力做好———几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凭着热情和梦想,接受了内刊的编辑任务。经过简单的分工,大家组稿的组稿、设计版面的设计版面、找电子杂志软件的找软件……一时间,“编辑部”里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很快,内刊的样版就做出来了,大家聚在一起一看,马上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内容太少。虽然大家努力了很长时间,但是由于这只是一份部门刊物,报道素材的来源有限。怎么办?我们把样刊拿到相关领导那里,在得到建议和许可之后增加了部门正在推进的项目和成果介绍。如此一来,内容丰富了。就在我们丰富了内容,准备长长舒一口气的时候,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内刊的名字还没定下来! 看着封面没有任何营养的“内刊”两字,我们这些“编辑”们又开始了一场关于定名的头脑风暴。“叫《热轧人》怎么样?既直接又琅琅上口。”小杨说。话音刚落,小张就接了过去:“这不好,现在用某某人做名称的刊物太多了。依我看还不如叫《青春风采》,我们大部分都是年青人,又是团组织主办的刊物……”小张的话还没说完,小潘就跳了起来:“有了有了,不如叫《热轧风采》吧,贴近了主体又不失个性!”经过一番讨论,我们把内刊的名字定为《热轧风采》,这份饱含着我们热情和汗水的内刊就正式出炉了,我们也圆了一回“编辑”梦。 梦想的种类可以有千千万万种,但是实现梦想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看准自己的方向努力前行。相信只要不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梦想就会在某时候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