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1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评比表彰”多如牛毛
劳民伤财“欲罢不能”

  据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记者刘巍巍 吕梦琦 杨丽萍)近日,山西宣布完成评比达标表彰专项整治工作,共有702项未经批准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被叫停,但精简之后仍有79项。

  一直以来,在全国各地,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多如牛毛,劳民伤财,但却屡禁不止。其背后动力到底何在?

  “打着各种幌子要钱”

  虽然中央地方的整顿力度都很大,但记者发现,对于基层企业来说,各类评比依然多如牛毛,几乎每一家评比机构想从企业身上揩一把油。

  苏北一家企业办公室主任周先生向记者大倒苦水。这家企业近年来发展不错,在行业内小有名气,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行业协会、机构发来的评优评奖邀请函。“我们几乎每个月会收到,从国家级到省级、市级,什么样的都有。”

  “活动主办方先会电话联系,极力邀请参加,然后就是发传真资料;有更省事的,直接发邮件。”周先生说,无一例外,都要交钱,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只要交了钱,总能捧回一块牌子,挂在公司展览室,挺亮眼。

  山西晋城市皇城相府景区经理马路军告诉记者,他们经常接到各类评比的电话,很多电话是从北京打过来的,比如说让你评个“最佳旅游目的地”,收费6000元至1万元。“很多评比活动含金量不高,说白了就是打着各种幌子要钱的。”

  除企业外,一些政府部门同样不堪忍受评比的烦扰。张某是苏南某机关单位办公室科员,最近他很苦恼。“马上有五六个评比需要材料,这个星期内就要整出8份万字以上的材料,只能熬夜了。”

  “这些评比大多雷同,材料从这个套到那个,真正的工作做了多少?还不是那么回事。”小张说,这种评比基本是参加就有奖,能不能获奖,不在于工作有多少成绩,而是轮流坐庄。今年这家单位拿一等奖,那家单位只得了三等奖,那么到下一年度,那家单位就会被安排一个一等奖名额。

  “不参加以后很麻烦”

  “虽然评比是激发工作积极性的内部考评机制之一,但很大程度上是走形式、做样子。”小张苦着脸说。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参加评比呢?小张上级单位负责评比的一位处长揭开了谜团。“考核就是指挥棒,评比能给考核加分,我们把评比抓在手上,下级单位才能‘听话’。”这位处长说,另外,搞评比对外也能彰显本单位做的工作,可以作为政绩展示一下。

  而对于参评者来说,虽然不胜其扰,但又不得不参加。“如果不参加一些部门组织的评比,有时候就会被找茬,穿小鞋,说你有这问题那问题。特别是一些协会最让人头疼,其亦官亦民,和政府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一些领导退休后就去这些协会任会长,很多事情不通过他们就办不成,你不参加他们组织的各种评比,不掏钱,以后办事就很麻烦。”山西焦炭集团益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

  对此,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说,各种评优评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单位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太多太滥的评比则浪费大量资源,还带来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对于企业来说,为了争得好名声,宁愿花大价钱买‘荣誉牌’,上下打点;在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来说,为取得上级部门打出的高分,同样会‘疏通关系’,形成系统内腐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