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字桥 |
|
会稽山大禹像 |
第二十六站:绍兴·最后一站:宁波 “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第二十六站来到绍兴。水乡名城绍兴一直被古运河缠绕着,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纤道等,有东湖、太平桥、绍兴古城河、古鉴湖。沿河两岸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沿途黄酒飘香,乌篷悠悠,古朴的街巷有着独特的风情。 “清水工程”不断改善水环境 浙东运河杭州萧山-绍兴段包括如今的西兴运河、绍兴城内运河、绍兴护城河、山阴古水道等河段,西起杭州西兴的钱塘江边,东至上虞市东关镇曹娥江边。绍兴市文物管理局文物保护与管理处研究员马峰燕介绍说,绍兴各河段的开凿历史不同,其中山阴古水道开凿于越王勾践时期,是中国大运河中开凿时间最早的一段运河,一直到今天有些河段还在通航。绍兴的环城河建于北宋时期,到现在还有几公里留存。最辉煌的是南宋时期,宋朝迁都杭州后,绍兴作为陪都和京畿地区非常繁忙。元代政治中心北移后,浙东运河的地位下降,但在江南地区的经济活动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马峰燕告诉记者,从2007年起,绍兴进行了三次“清水工程”,将运河沿岸的工厂进行搬迁,对水质进行保洁,不断改善水环境。“保护运河从本体来说就是保护水。我们的目标是消灭五类水,确保四类水,争取三类水。”所谓“三类水”,就是可以看到水下两米深。目前绍兴运河的水基本达到了四类水的标准。 绍兴运河沿岸黄酒飘香 浙东大运河古纤道东至绍兴柯桥街道的上谢桥,西至湖塘街道的板桥,全长7.5公里。古纤道始建于唐朝,明清时期曾进行修葺,上世纪80年代曾进行大修,石板都是就地取材。记者在古纤道柯桥段看到,古纤道宽一米多,由粗大的条石铺就,上面坑坑洼洼,厚重古朴,纤道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茅草,还有不少粗大的柳树,空气中不断飘来酒香。记者经询问得知,对岸有家酒厂。 马峰燕表示,根据文献记载,越王勾践当年在讨伐吴国的誓师大会上,将酒倒进了投醪河里,以此鼓舞士气,有人说勾践倒进河里的酒就是黄酒的起源。南朝时,南齐皇帝喝的酒被称为山阴甜酒,被认为是黄酒的重要起源。绍兴地区最普遍饮用黄酒是在宋朝,当时的商业很发达,陆游的很多诗里提到过喝黄酒。 南宋时,在运河沿岸有个东浦村,处于鉴湖的下游,这里取水方便,交通便利,逐渐成为绍兴重要的酿酒中心,后来成为东浦镇,是绍兴酒乡的重要代表。明清时期镇上酒坊林立,清朝时这里的绍兴酒已经卖到了南洋。当时的酒就是沿着运河运出去的,在20世纪初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绍兴黄酒曾获金奖。 治水英雄大禹遗迹众多 据传说,尧舜时代,洪水泛滥,人民深受其害。大禹受命治水,历尽艰难险阻,率领民众治平洪水,继而会诸侯于会稽,按照功劳的大小进行封赏,死后葬于会稽山麓。大禹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格,素来为人们所敬仰。 大禹陵位于绍兴市东南6公里处的会稽山麓,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大禹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永为后人楷模。大禹陵已成为人们瞻仰大禹,学习大禹精神的重要场所。 马峰燕表示,夏朝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山西南部,与吴越相隔千里。有人分析,从民族迁移的角度来看,夏朝灭亡后,有些大禹的后代迁移到了绍兴,有些到了四川,他们把宗庙里的东西都带了出来,因此在绍兴有不少大禹的遗迹和传说。现在在大禹庙边还有姓姒的人家,据说他们是大禹的后代。 八字桥是我国最早的“立交桥” 在绍兴的运河上,有很多古朴的石拱桥,八字桥是其中最独特的一座。该桥位于绍兴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处于广宁桥、东双桥之间。据《嘉泰会稽志》记载,该桥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因“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南宋宝祐四年该桥重建,在主孔下西面第五根墩柱上刻有“时宝祐丙辰仲冬吉日建”字样。 八字桥处于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点,解决了复杂的交通问题,被称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如今桥栏已经有些风化,有些断裂的地方用铁条紧紧连接。在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还很清晰,可见当年舟楫往来之盛。 马峰燕认为八字桥是城市桥梁设计的典范。附近的八字桥历史街区因运河而生,过往商人在此地住宿、贸易,是绍兴城较早形成的居住区和商业区。现在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多为清末民国时期所建。 在八字桥边的一座小亭子里,记者采访了正在与街坊闲聊的当地居民沈锦林。60多岁的沈锦林告诉记者,30年前,八字桥下的运河上还有运货船。“那时下午三四点钟,卖鱼虾的乌篷船就划过来了,还有卖西瓜的。”沈锦林说,“以前水很清,夏天小孩和大人都在河里游泳,大概2000年以后水变脏了,就没法游了。”沈锦林还记得离八字桥不远的那条老街,以前铺的都是青石板路。“街两边有很多卖米、卖酒的店铺,很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