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依元 前不久,湖北17岁的女生商某外出与同伴聚餐,边走路边玩手机,过一座桥时一脚踏空,掉入深坑,经抢救无效死亡;去年4月份,江苏常州2名青年因过马路时低头玩手机,结果被车撞飞(6月19日莱芜新闻网)。 马路上,包括学生在内的年轻人边走边看手机屡见不鲜;驾车时,有的司机“一心两用”,抽空也要瞥一眼手机;地铁车厢内,旁若无人的乘客十有七八在“刷屏”;家人相聚,甚至有晚辈因在餐桌前自顾自玩手机,长辈气得拂袖而去……不夸张地说,如今真个是满城尽现“低头族”! 低头看什么?看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信息管理、影视娱乐于一体的个人手持终端设备。“低头族”并非在“移动办公”,多是在浏览网页、刷微信、发微博、玩游戏等,其实就是在娱乐。空余时间娱乐无可非议,但若过头,就并非福音了。 不利于交通安全。笔者开车途中,就多次遇见过马路时低头看手机的年轻人,鸣喇叭提醒也浑然不觉。鄞州区塘溪镇有人驾车时微信聊天,结果汽车撞山。据调查,在参加交通安全知识学习的32名50岁以下驾驶人中,开车时聊微信、刷微博或使用QQ习惯的有28人。据交警统计,边开车边玩手机,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的28倍(5月28日《东南商报》)。“低头族”在车水马龙的危险地带照样“目中无车(人)”,置自家与他人的性命于何地? 不利于家庭乃至社会和谐。有人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一首歌唱道“常回家看看”,但如今回家看长辈变成了“回家低头看手机”,与父母无话可说,导致亲情冷漠,老人伤心。在有些“低头族”眼中,手机比恋人、亲人还重要,在单位、在学校,空余时间也多是钻入自己的“小世界”,与同事、同学不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的隔膜化。 不利于人的素养提高与全面发展。手机文化属“快餐文化”,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虽可满足人一时的“口腹之欲”,“营养”并不丰富。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尽管互联网文化也是扩大知识面、促进“气自华”的一大渠道,但因其浅表化、碎片化的特点,终究不是“主渠道”。要达此境界,非靠传统文化的熏陶、经典著作的阅读、知识的系统学习不可。 还有一些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像浪费人们的宝贵时间。“时间去哪儿了?”都玩了手机了,以致有网友惊叹“微信绑架了生活”;像上当受骗率提高。“朋友圈”成了所谓“集赞营销”、“广告软文”的聚集地,成为不法分子行骗的新渠道,甚至有人被骗财骗色;像损害身体健康。医生认为,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眼睛和颈椎都容易受损。 正如一枚钱币有正反面一样,科技产品也具有两面性。智能手机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了社会发展,但如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也可能会阻碍社会进步。著名电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王立新就大声警醒“手机是新时代的高科技鸦片”,甚至呼吁“放弃使用手机,让彼此的交流重新变得有温度”。 时代应提倡“简单有效原则”,此即“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没有必要的话,宜简毋繁,心宜恬静而毋躁扰,宁静寡欲。应倡导少“低头”多“抬头”,别让手机“绑架”我们:少“低头”,多看“机外”世界;少“低头”,多看经典,多看好书;少“低头”,多关心他人,多关爱老人。“低头族”,该抬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