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2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现西非市场的别样精彩

  忙碌的港口(严龙 摄)

  本报记者 徐正 朱宇

  陈启远

  周光愎

  让青春在大西洋畔再次闪光

  两位退休老人,从宁波跑到西非的贝宁,在大西洋畔投资创业,这会不会让人觉得有点疯狂和不可思议?

  “两个老头,一对疯子。”事实上,老陈也常常这样自嘲,不过这自嘲有时听着像是自夸。

  而老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让青春在大西洋畔再度闪光”。

  老陈和老周,一个67岁,一个66岁。两人都是一头银发、一张黝黑的脸,讲一口宁波腔的普通话,对贝宁通行的法语一窍不通。

  在贝宁经济首都科托努市以西40公里的卡拉维市,他们办起了一个瓶装饮用水厂,一个任董事长,另一个任总经理。工厂门前,一面五星红旗和一面贝宁国旗迎风招展。

  不停电的时候,20多名当地工人就在生产线上忙碌。停电也不怕,工厂有自备发电机,除了声音吵一点、成本高一点之外,对生产本身的影响并不大。

  老陈说,他是这个项目的始作俑者,是他先到了非洲,“打虎亲兄弟”,这次又把老同学老周给“忽悠”了过来。

  老陈第一次到非洲,是帮朋友照看贝宁中心的店铺。有一天,一个当地商人找上门来,询问生产瓶装饮用水的设备。老陈是个有心人,“在中国卖一元多的矿泉水,贝宁一美元还供不应求!”老陈动心了。

  他回国筹钱与贝宁商人合作,从中国引进了一条矿泉水生产线。去年11月22日,这条生产线投入试生产。

  这是一条小型生产线,并没有达到规模生产。而且老陈发现,当地配套能力很弱,连瓶坯都要从中国运过去,瓶外的商标则来自尼日利亚。

  成本降不下来,市场就没法打开。今年上半年,老陈又回了趟中国,办了几件要紧的事。

  一是把老同学老周拉了进来,老周是从宁波港退休的,对于创业的建议,两人一拍即合。人多力量大,项目增资扩股水到渠成。

  第二件事,是在北仑当地找了家合作企业,一起到贝宁投资前端的瓶坯生产。

  今年6月,在我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行来到贝宁前几天,老陈和老周全新的生产线投入运行,到年底年产能将达到2000万瓶,在贝宁当地可以排到第四位。

  老陈和老周的创业团队中,还有3张东方面孔,其中两位分管技术和生产,另一位是90后的台州姑娘郑迪迪。这位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的姑娘,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迅速把他们的产品打进了贝宁最高端的玛丽娜酒店,并辐射尼日利亚等周边国家。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陈和老周说,非洲市场是块处女地,中国企业去投资有奖励有补贴,再加上有贝宁中心的服务平台,值得一试。

  贝宁盛产水果,菠萝和芒果的品质在非洲是最好的,而且价格低廉。老陈说,等瓶装饮用水业务成熟后,他们准备陆续开发果汁饮品,供应中国市场。

  “让青春在大西洋畔再次闪光!”老陈说他也很喜欢这句话。

  王海华

  照着心的指引去远行

  王海华属于听着“亚非拉人民手拉手”长大的那一代,2003年他创办宁波华和服饰有限公司的时候,不会想到10年后的今天,会与西非结下不解之缘。  

  如今,他在贝宁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中心拥有了一排临街的店面,还在当地开出了好几家连锁店,里面陈列的服装,打的都是自己的“WILLWIN”品牌。  

  “2008年,我就在报纸上看到过贝宁中心成立的报道,但我不知道贝宁在哪里。后来一位朋友去参加贝宁中心的展会,捎带了些我生产的服装,结果一抢而空。”王海华说,这次意外的小收获,让他开始关注大西洋畔的这个西非小国家。  

  当时的华和服饰,正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期,给国际巨头贴牌加工的利润在压缩,风险却在累积。“我想做自己的品牌,建自己的渠道。”但是王海华发现,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欧美市场,创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出口转内销在国内打品牌,成本也高不可攀。

  能不能去非洲创牌?对于这个念头,连王海华自己都吓了一跳。他当时关于非洲的印象,全部来自儿时的记忆,不是饥荒就是战争。

  2010年上海世博会,王海华和员工们一起收看开幕式直播,当歌曲《星》的旋律穿越30多年的时光再次响起,王海华作出了决定。他说,那一瞬间,他感受到了命运的启示,听到了非洲的召唤。  

  “我要出发,照着心的指引去远行!”2012年,王海华辗转广州,第一次前往遥远的非洲。在贝宁经济首都科托努市,他看到了浩淼的大西洋、海滩上婆娑的椰子树,以及友善平和的贝宁人民,他爱上了这块纯净的大地。

  他在贝宁中心租了一个特装展位,3天展会下来,虽然订单不多,但他带去的一个集装箱的服装已经一件不剩。  

  王海华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华和服饰有精美的制作工艺、非洲化的设计理念,在当地一炮打响,连北非摩洛哥等地的客商,也经常慕名而来。到今年底,“WILLWIN”在贝宁的店铺将达到10家,这也是王海华估算的盈亏平衡点。  

  虽然有一名中国员工和4名当地员工在帮他打理贝宁的服装店,但王海华还是每年两次飞到贝宁。每次回来,他生意圈里的朋友排队请他吃饭,让他介绍非洲市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年8月,他要带上他的朋友们,一起去贝宁参加第7届贝宁(西非)中国商品展览会,与他们分享非洲市场巨大的商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