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2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禁止医生推销医疗产品”需透明化

□吴 帅

  中国医师协会正式发布《中国医师道德准则》,明确禁止医生为个人利益推销任何医疗产品或为医药企业做学术推广。其中要求,医师不得参与或接受影响医疗公正性的宴请、礼品、旅游、学习、考察或其他休闲社交活动,对于企业的公益资助、临床研究或学术推广应按规定申报和说明;应当抵制医药企业假借各种名义向医师推介的处方药品搭售、附赠等促销活动(6月26日《新京报》)。

  《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禁止医生推销医疗产品”,其矛头对准的依然是以药养医。一则说明了带金销售这种行为在医疗界的普遍性,二则传达了政府对医企联盟抱团行销模式“零容忍”的态度。笔者以为,医师道德准则的发布,既是配合政府的治理力度和决心,更是顺应民心的需求———与其说人们看不惯医生为企业推销医疗产品,不如说希望看到医疗服务透明化。

  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利益之一,影响人们做各种各样的决定和选择。如何让公众相信医生的选择是理性和有责任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是,医生的经济收入应当透明化。医生如果能够悄悄地为企业卖产品,这种卖药卖器械收入能够进医生的私人口袋,意味着一切是不透明的,医生的医疗行为就很难赢得病患的信任。

  理性的医患关系,应从透明化开始。这就要求医生的责任与义务是透明的、一切的资料信息是透明的,甚至连手术用药这些行为也是透明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很多患者家属可以旁观完整的手术过程,低成本地获得他们需要的治疗信息。但在国内,目前医疗行为透明化严重欠缺。种种不透明中,经济不透明最为可怕。经济收入不透明,意味着“权力”不受监督,责任感和伦理道德的丧失就会相伴而生。 

  要实现医生经济上的透明,医药分开是最常见的管理模式。为此,专门的立法大有必要。美国有一部现行的《医生报酬阳光法案》,每一家上市公司都要按照相同的标准公布信息,包括对每笔支付给医生超过10美元的信息进行披露,接受社会监督。医生实行年薪制,禁止医生根据开药数量来获得收入,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医药难分开,人们往往将矛头对准医生,其实不然,他们只是现行医疗政策与制度的执行者,真正有能力改变现状的是政府职能部门。改革是需要成本的,有风险的,政府不予以支持,一切将是无米之炊。无论对患者还是医生来说,《中国医师道德准则》的出台都是好事,但真要让其落到实处,单靠医生个体的自我约束显然不够,需要管理部门敢于自我革命,不为既得利益所羁绊,最大限度维护公共利益。否则,《中国医师道德准则》只不过是对“现实漏洞”的小修小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