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西海岸新区一角。
|
最近,国家发改委经国务院同意,印发了《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明确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总体格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通知》明确,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紧密联系的中间地带,是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具有辐射内陆、连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战略区位优势,海洋科技优势突出,港口航运实力雄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积极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水平建设,对引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新发展、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和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力推海洋科技自主创新 《通知》在做强海洋基础科研平台方面,重点提到要依托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考船等国家级基础科研平台和项目,在深海资源勘探、科学考察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峰透露,蛟龙号未来的母港、未来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装备支撑基地———国家深海基地陆域工程主体即将完工,10月份码头主体完工,年底完成竣工验收。蛟龙号也将由实验向应用转型,今年将执行两大应用航次,分别在西北太平洋、西南印度洋等海域开展实验性应用工作,为我国大洋资源调查和深海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理事长管华诗也提到,西海岸新区的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简称“国家实验室”)是一个坚实的依托。这里所指的依托不仅是指国家实验室作为一个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可以源源不断地产出大量科研成果,从而促进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在体制机制方面,国家实验室为新区的科研协作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发展海洋经济跟从事其它行业一样,也要“先做‘熟’再攻‘生’。”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滨表示,西海岸新区已是国家船舶与海工装备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未来西海岸新区要“站在巨人的肩上”,突破设计和总装制造关键技术,打造世界级的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基地,形成以装备研发制造为中心,具备产品研发、装备制造、工程承包、维修服务一体化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综合竞争力。 刘洪滨说:“西海岸早已开始布局海上生物产业,一些研发海洋保健食品的公司已获得比较不错的成绩,未来加强引导,肯定可以做得更好。” 建设东北亚航运枢纽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西海岸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引导本地海洋产业从‘浅蓝’走向‘深蓝’,尽快成长为蓝色巨人,才能抢得海洋经济发展先机。”黄岛区委党校高级讲师周娟介绍说。 周娟认为,西海岸新区可借助原来基础推进港口联动发展,有序推进董家口深水航道和大型矿石、大型原油、通用码头、液体化工码头工程,将其建成一类口岸。同时,推进前湾港区航道扩建和集装箱码头、汽车滚装船码头建设,打造国际集装箱中转大港。 而在完善航运服务功能方面,周娟认为青岛也可借助优势,优化航运服务产业链,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船员服务、航运经济、航运咨询、海事法律和仲裁等航运服务。“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实际上就是在进行‘蓝色投资’。”周娟说,未来西海岸在升级发展传统海洋产业的同时,更要优化产业增量,在海洋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涉海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方面有所突破,以拉伸本地海洋产业的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