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处鄞州的浙江洋普重机有限公司制造成功全省首台二冲程船用低速柴油机。 |
|
我国最大的一台冷镦机305L在宁波高新区思进机械公司装运出厂。 |
|
宁波杭州湾新区吉利汽车生产自动流水线 |
□ 本报记者 吴向正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一直是宁波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和潜力所在,是当前宁波经济的主体力量。 □委员们认为,再创宁波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事关宁波长远发展,是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转型升级,打造宁波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任务。 市政协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再创宁波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若干问题对策研究,作为今年市政协常委会专题协商的重点课题,分别成立了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资源市场配置、提振信心注重创新等4个课题组,精心开展调研。整个调研从3月份开始,历时数月,最终形成了4份有质量、有份量的专题调研报告。6月19日,市政协召开十四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就再创宁波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若干问题进行了专题协商讨论,进一步提出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编者 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拓展民营经济 发展新空间 【内容提示】十六大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经济36条”、《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即“新36条”及各部委配套的42项实施细则,应该说在宏观制度层面,“非禁即可”的市场准入大门已经敞开。但民营资本在进入政策所鼓励的投资新领域时仍面临诸多障碍。 市政协经科委课题组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重点以社会事业和金融业为例,认真分析了民营资本进入、生存和发展的困难与障碍。当前我市民营资本已经进入了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业,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呈现“数量多、规模小、影响弱”的特点。民营资本难以有效拓展新空间的原因有:一是社会事业“进门易、竞争难”;二是金融业“大门虚开、小门未开”。 课题组认为,要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拓展民营经济发展新空间。在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社会事业方面,课题组建议:要全面把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精神,从制度设计、程序规范、工作推进等各环节入手,着力消除政府在资源分配上的不公,促进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具体建议主要有“三个突破”:一是体制机制要突破。我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之一,要加快相关立法工作,突破一些现有的规章制约。建立分类登记管理制度,放宽服务定价自主权,加快探索市场退出机制。二是政策框架要突破。要完善一视同仁的财税扶持政策,统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研究出台公共服务补助新机制,加快探索从补供给方向补需求方转变,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三是要素保障要突破。要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健全土地和用房保障制度,强化金融政策扶持。 在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方面,课题组建议:要以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加快建设金融生态示范区为契机,继续以增资扩股、创设新型金融机构和组织为重点,着力推进“两个支持、一个搭建”,有效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要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新型金融机构创设,积极争取民营银行试点,积极争取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重视村镇银行发展。要积极搭建民营资本投资有效平台,设立民间融资服务中心,组建民间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联合银行和社会资本共同组建民间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政府名下的投资公司参与基金发行,这样可以借助政府公信力,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与宣传,为集中运作民间资本提供有效平台和载体。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 【内容提示】1999年以来,我市经过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激发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市政协经济界别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行政审批障碍及其原因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课题组指出,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行政审批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前置审批过多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拦路虎;自由裁量权过大加重民营经济发展成本;部门间行政审批条件交叉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现行投资管理体制不合理抑制民间投资信心和活力;面向民营经济发展的优质行政审批服务供给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法律法规刚性约束、部门利益主导等。 课题组认为,行政审批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软成本。在当前环境和资源要素硬成本约束增强的情况下,有效降低行政审批制度软成本理应成为政府经济工作和改革工作的重点。回应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要求,必须有效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课题组建议:要建立权力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必须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有机结合起来,以清单形式界定各项权力为关键点,确立市场优先原则,简政放权。开展政府职权清理和履职分析,科学配置行政权力,依法公开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要推进工商注册制度改革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发展规模。以工商注册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降低创业门槛,降低创业成本,释放改革红利。实行前置审批改后置。要深化行政审批标准化改革进一步降低民营经济发展成本。以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为着力点,规范自由裁量。要进一步扩大行业联合审批标准编制范围。梳理各类押金,取消无依据、不合理的押金项目,对确实有必要的押金应严格按照实际存押时间支付银行同期的利息,切实保证企业的正当利益。要改进投资审批管理体制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投资活力。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根本点,改进投资审批管理。探索一般投资项目“零审批”。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般的企业投资项目,让企业自主决策。要建设行政审批“网上超市”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以加强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推进审批便利化,实现全天候无障碍的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网上行政审批服务。 再创发展新优势 激发发展新活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达的民营经济一直是宁波经济的主体力量、显著特色和突出优势,是宁波的一大骄傲。 统计数据显示,宁波的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70%的GDP、75%的税收和50%以上的出口,为我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多方投入社会事业和城乡建设,大力吸纳城乡劳动力,有力促进了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为我市经济活力的增强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家勇于创业创新,是改革开放的得益者,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为我市物质财富的创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委员们认为,“宁波过去的成就和优势得益于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宁波今后的发展要继续走在前列、再续辉煌,仍然要靠民营经济的创新转型。” 对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委员们作了一番调研。他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受传统体制、陈旧观念和自身素质的影响,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已经到了解困突围、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一方面,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进入长期结构性调整的转型时期,我市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刻,经济增长虽然总体稳定,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基于宁波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结构性特征,过去宁波曾经引以自豪的体制优势、开放优势、产业集群优势“三大优势”正在逐步弱化,空间环境、资源要素、企业成本“三大制约”日趋突出,遭遇了“发展的瓶颈”,更面临着“成长的烦恼”。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转型升级困难、要素制约突出、发展环境不佳、金融风险压力加大等问题交织呈现,已经成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通病”。 通过数月时间的深入调研,市政协经科委、市政协经济界、民建宁波市委会、市工商联4个课题组撰写了4份调研报告,分别是《关于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拓展民营经济发展新空间的建议》、《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的建议》、《关于优化资源市场配置,强化民营经济要素新支撑的建议》、《关于提振信心、注重创新,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内生新动力的建议》。 在市政协十四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上,詹和平、倪永品、张雨、罗龙利等代表各自的课题组作了专题发言,华弼天、史迪钢、吴友水等作了即席发言,会场气氛非常热烈。委员们围绕再创宁波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组讨论,进一步提出意见、建议。 委员们表示,既要充分肯定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又要清醒认识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挑战,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又要坚定发展信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动我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发挥政协助推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作用,为再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多作贡献。 历史已经证明,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当前,宁波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改革仍然是解决宁波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举。在此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呼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来再创宁波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进而激发宁波经济发展的新活力。这样的建议十分中肯,非常符合宁波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说是助推我市经济发展的“有理之言”、“有效之言”、“有用之言”。 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专题协商,副市长万亚伟到会听取意见,并通报了我市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的主要思路、谋划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同时充分肯定了委员们调研成果及意见建议,提出了认真吸收、采纳的要求。 (记者 吴向正) 优化资源市场配置 强化民营经济要素新支撑 【内容提示】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积极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但由于资源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相对滞后,民营企业在土地获取、融资支持、政策帮扶等方面面临着要素瓶颈制约。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切实推进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让民营企业掌握更大份额的资源配置权,才能为民营经济新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民建宁波市委会课题组认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商品市场体系的发育完善,但土地、金融、劳动力等主要生产要素领域,仍然处于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制”时代,带有浓厚的集中管理、行政分配色彩。政府相关部门在资源配置制度设计方面难以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民营企业在资源获取和使用方面难以与国企、外资等大企业公平竞争。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资源投入“重放轻评”、要素分配“重大轻小”、要素利用“重占轻用”。 课题组指出,我市民营经济在资源要素配置方面面临困难,根本原因在于资源要素配置还没有实现市场化,而从政府公共服务和企业自身素质角度来分析,原因有:一是相关考核机制尚待完善;二是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三是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缺陷。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理念滞后,抱有投机思想,造成土地等资源低效利用。 课题组建议,开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突破要素配置和利用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政府着力做好科学评估和竞争性制度设计,在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供给上给予民营企业均等的机会,以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民营经济活力迸发。要建立资源要素利用综合评价机制,科学制定评价办法,科学有序推进评价结果应用,建立社会监督和合力推进机制。要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严格用地准入管理,推进低效土地再开发,实施弹性年限土地出让制度,大力推进小微企业集聚区建设。要推进金融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线上线下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更多资本支持企业,建立完善企业信用体系。要推进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人才引进利用方式创新,推进科技研发载体共享建设,大力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树立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推进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能源差别化政策的实施范围,推进用能总量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进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提振信心 注重创新 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内生新动力 【内容提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发展的主导是企业家,而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和创新能力,则是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决定性因素。再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一方面需要从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要素配置、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等方面着手,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需要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外部环境与内生动力的同频共振。 市工商联课题组指出,近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民营企业出现了发展动力不足、创业激情消退的问题。为此,迫切需要引导民营企业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科技、管理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课题组认为,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发展信心不足、创新升级艰难、内部管理滞后等。增强民营经济内生新动力,其前提是要提振发展信心,有信心才会有动力和活力;其关键是要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题组提出了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内生新动力的对策建议:一要提升企业发展信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深化对民营经济地位作用的认识。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的主体,是宁波发展的活力所在和潜力所在。民营经济对宁波的发展意义重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重视。进一步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要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家“盼改革、要公平、求安全、谋发展”的共同呼声,营造公平环境,推动政策落实,营造良好氛围。二要加强科技创新,把握民营经济内生动力的核心。注重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新与旧”、“大与小”、“内与外”、“具体和一般”的关系,加强人才支撑,优化科技服务。三要加强管理创新,夯实民营经济内生动力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咨询,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助推民企顺利传承。四要加强文化创新,壮大民营经济内生动力的精神支撑。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家的文化内涵。 提高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关键要靠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内在力量,凝聚起昂扬向上的共同价值观。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文化创新,大力弘扬新时期宁波企业家精神。一是爱国爱乡的情怀,二是专注主业的品质。弘扬宁波企业家精神,要把握两个渠道:其一,是大力弘扬“宁波帮”精神。其二,是着力提升企业家的文化修养。加强对企业家群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举办有关国学的讲座论坛,依托商会协会举办各类雅集聚会,引导他们从国学中汲取企业经营的智慧,以企业家的文化定力和人格魅力增添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本版摄影 胡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