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1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真是一个好人呀”

宁海本土原创话剧《为民书记》感动观众

本报记者 周燕波

  图为《为民书记》剧照。

  “沈书记,你在哪里呀……”8日晚,在宁海得力剧院内,当话剧《为民书记》接近尾声,舞台上响起女演员声情并茂的歌声时,台下掌声阵阵,很多观众的眼角泛起泪光。 

  “沈书记他真是个好人呐,现在这样的好领导太难得了!”“演沈书记的那位演员演得真好,很感人哦!”“我看那个赵阿婆演得也不错,我看得都掉眼泪了!”听到观众离场时纷纷交流着观后感受,该剧艺术顾问杨东标、编剧孙仰芳、胡利民、导演倪东海等人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真人真事改编,“自行车书记”搬上舞台

  宁海平调艺术传承中心(宁海县越剧团)主任胡利民告诉记者,《为民书记》是他们排演的一部原创廉政话剧。今年年初,为了配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给教育实践活动增添一份形象化的教材,宁海县纪委、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决定编排一出以曾任宁海县委副书记沈向权的事迹为素材的话剧,争取在建党93周年之际搬上舞台。

  沈向权生于1929年,1949年随部队南下在宁波工作,1956年到1980年担任宁海县委副书记。在长达25年的岁月里,沈向权几乎走遍了宁海的山山水水,全县805个村,至调任前他走访过的村庄有803个。由于他为人正直朴实,经常骑着自行车走村访户,为群众排忧解难,被百姓亲切地称为“自行车书记”、“马路书记。”2006年5月20日,沈向权因病辞世。在他出殡的那一天,宁海许多干部群众大清早就自发赶到宁波参加遗体告别会,很多人禁不住掩面长泣!

  确定题材后,以艺术顾问杨东标、资深编剧孙仰芳和青年编剧胡利民、导演倪东海为核心的创作团队迅速启动,从剧本策划到素材搜集、采风再到戏剧提纲论证、完稿,历经4个多月,5月底迅速投入紧张排练。7月初,《为民书记》正式开始第一轮公演。

  艰辛创作,平调剧团演话剧

  虽然是一部带有“命题作文”意味的话剧,但创作团队一开始就以精品的标准打造这部作品。担任该剧艺术顾问的杨东标介绍,他对剧本和排演给出了6个字的标准:“真实、朴素、感人”。为了真实,创作团队前期走访了沈向权的生前同事,深入沈向权走访过的乡镇、村,采访那些与他打过交道的乡村干部、群众,还上门走访了沈向权的亲友、子女,向他们了解沈向权生前工作、生活中的事迹和细节。

  编剧之一孙仰芳说,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提纲改了七稿,整个剧本也六易其稿。剧本定好后,演员立即投入紧张排练。导演倪东海是省文化研究院的国家一级导演。他表示,专业话剧团排演一部话剧,一般来说需要两三个月,才能达到搬上舞台的要求。这部话剧除了特邀演沈向权的娄亚江是杭州市话剧团的专业演员外,其他主要演员由平调艺术传承中的传统戏曲演员担任。因为平调、越剧等戏曲演员都是女性,因此男演员还得从社会上招募,人数不够,连剧团乐队、舞美队的工作人员也“赶鸭子上阵”了。

  倪东海说,让戏曲团队排演话剧,首先就要克服语言障碍,因为平调、越剧等传统戏曲是以方言为基础的,而话剧人物对白必须用标准的普通话;其次话剧表演的语气、手势、表情也跟戏曲表演不同。为此,很多演员对着剧本一字一句地纠正发音,一个动作、一个表情进行反反复复地练习。 

  创作人员:被沈向权精神所感染

  编剧之一的胡利民称,这部话剧从排练到合成的时间也就一个月。在那一个月时间里,演员们放弃所有的节假日及休息时间,不辞辛劳地排练,有时候要排练到晚上10点多,有的生病了还在坚持排练……

  倪东海说,创作团队之所以能这么吃苦,主要还是被剧中人物———沈向权的事迹所打动,被他身上那种淡泊无私、清廉务实、一心为民的精神所感染。作为一个宁波人,他为宁波有这样一位焦裕禄式的干部感到骄傲。“一部作品,首先得把自己感动,这样才能期望观众感动。”他说。

  宁海平调艺术传承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话剧上演前,他们心里有点担心观众坐不住中途走人。有几位乡镇干部来看前嘟哝道:“我很忙呢,看什么戏呀。”甚至还做好了“到一到,过过场”然后趁机开溜的打算。结果一坐下看,他们的屁股再也没挪动过,不但从头看到尾,还不时地鼓掌叫好。

  剧组近日还邀请了省、市知名戏剧评论家、编剧等专家举行作品研讨会,与会专家对此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评价道,此剧中主角沈向权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显示了主演娄亚江深厚的表演功底。剧本情节设置合理,整台话剧的舞美、灯光、音乐、化妆、服装、道具也很大气,很有品位。一个县级戏曲剧团能排出这么一台精致、上档次的话剧,实属不易。

  据悉,《为民书记》第一轮演出为期6天,主要面向全县各机关、乡镇的党员干部演出。导演倪东海透露说,第一轮公演结束后,创作团队还要根据有关专家、观众的建议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力争把这部主旋律作品打造成文艺精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