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1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音符里的经济脉动

  “政府搭台、民资唱戏”,老外滩的火热音乐正释放出强大的经济效应。
  (余晓辰 摄)

    当下,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边界,正在模糊,逐渐融合。高涨的音乐热潮带来的是相关周边产业的增长,比如旅游、餐饮、住宿等。正因如此,一种不收门票、更多依托于政府和主办方联动的音乐节模式悄然走红———

    本报记者 余晓辰 江北记者站 吴红波 通讯员 施越草

  ■Kame的免费音乐行

  涂鸦、吉他、啤酒……上月底,“法国夏至音乐日”首次落户甬城。两天内,超过12000名年轻乐迷从各地汇聚到宁波文化广场。音乐日首日阴雨绵绵,“嗨”起来的乐迷们却索性脱下一次性雨披的帽子,任由头发被雨水和音乐所浸淫。

  “这首歌我无论在现场听几次,都会感动不已。”在第二天的现场,上海乐迷Kame举着一款红色的宾得照相机,对着自己心爱的乐队“逃跑计划”一顿狂拍,“托朋友帮我抢的票,高铁两个小时就到了很方便。”5月份刚刚在杭州西湖音乐节看过“逃跑计划”演出的他,又紧紧追随偶像的脚步来到宁波。

  “夏至音乐日”1982年诞生于巴黎,是法国乃至全球最流行的音乐盛事之一。今年适逢中法建交50周年,在法国大使馆的授权下,夏至音乐日首次来到宁波,并成为“中法建交50周年活动”的系列项目之一。“希望法兰西的音乐传统今后每年都能在宁波得到延续。”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在启动仪式上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2014宁波夏至音乐日”的门票面向公众开放免费领票渠道。“将这样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音乐节引进宁波,普通市民能够有更多机会亲近国际水准的音乐活动,同时也提高广场作为城市活动主阵地的影响力。”主办方宁波文化广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对外文化交流也好,发展群众文化也罢。用免费音乐节聚集人气,提升城市品位,打响区域品牌,“宁波夏至音乐日”并不是第一个。

  此前,从由市文化馆举办的阿拉音乐节,到中马街道牵头的老外滩音乐季,无不预示着这样一个事实:一种不收门票、更多依托于政府和主办方联动的音乐节模式正在悄然走红。

  ■“觅乐”旅行商机涌动

  在文艺青年走出家门“流放青春”的当下,一座城市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显然,“同一首歌”的模式已经太老套,办音乐节倒不失为一条新路。

  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政府主导办节模式,当属河北的张北草原音乐节。张北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隆起带,由于生态脆弱,发展农业和工业都有局限。直到几年前,张北开始主打生态旅游文化服务业,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终于迎来命运逆转。

  如今,张北音乐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先后有500个国际、国内的顶尖摇滚乐队参与演出,观众总人数突破130万人次。音乐节不仅提高了张北的知名度,而且极大地拉动了张北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性产业发展,使到张北的游客每年以60%的速度增长。201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54.95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19.72亿元。

  新浪网曾经有一个关于音乐节的受众调查,音乐节什么最吸引人?调查显示:45%的观众选择了看演出;19%的观众选择了景色;16%的观众选择了和朋友一起吃喝玩乐;12%的观众选择了自驾、露营;还有8%的观众选择了体验新鲜事物。

  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边界,正在模糊,逐渐融合。高涨的人气带来的是周边产业的增长,比如旅游、餐饮、住宿等。这正是近年来,各地政府抢办音乐节的主要原因。

  在今年深圳·宁波周期间的“香约宁波”旅游推介会上,一首首蕴含“宁波元素”的歌曲在深圳市民的耳畔萦绕。“通过音乐,游客对宁波能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宁波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在旅游热潮频掀的今天,音乐资源不仅成为文化的载体和游客的欣赏对象,而且成为游客了解地域文化、获取知识的途径。

  ■音乐“火种”可燎原

  昨天凌晨,世界杯决战让宁波老外滩的酒吧一条街再度人潮涌动。如果说比赛结果让众多阿根廷球迷神伤,那么他们至少还有一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来抚慰心灵。

  而此时,第二届老外滩音乐季也正在这里上演。

  自2005年完成改造后,宁波老外滩经过9年的发展,已成为宁波市中心的风情酒吧一条街。如今,在650米长的中马路上,布满了各类酒吧和休闲咖啡厅共43家。在它们中,很多拥有自己的独立乐队,大多由舞台经验丰富的本土音乐人和学生乐团组成。

  凌飞是老外滩幸福里酒吧的老板。音乐人出身的他,在经营的两家酒吧组建了一支14人的演出团队。每天夜里9点整,经过乐队精心编排的改编或原创曲目,会在聚光灯下上演。据介绍,幸福里酒吧平日寻音而来的回头客,就有五成左右。

  “作为‘城市客厅’、‘文化沙龙’、‘时尚社交圈’,我们希望外地游客寻着文艺的气息,先到老外滩落脚。”老外滩管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从2010年开始,街道根据商圈定位将音乐节的概念引入。政府搭台,民资唱戏,各个酒吧则以提供演出团队的形式共同举办。

  去年音乐节恰逢暑期,商圈营业收入同比上涨近三成。今年上半年,老外滩共接待游客46.7万人次,其中外籍游客10.9万人次。“由于世界杯和音乐季的叠加效应,初步估算,今年暑期的营业收入增幅应该有近四成。”据统计,世界杯期间商圈日均客流量在3000至5000人次。

  尝到了“音乐甜头”的业主,纷纷将商业目光投向老外滩音乐节。如今,以中马商会为代表的社会资本成了唱响音乐节的主角,而街道资金扶持已由4年前的主要出资引导减少到如今的五分之一占比。“好像一颗‘火种’,点燃了经济实体和社会团体的音乐热情。”今后,老外滩的免费音乐大餐,有望实现商会全资的健康运转。

  优越的运营模式下,良好的经济效应日益凸显。去年,“老外滩音乐节”获得我市旅游节社会办节优秀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