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1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育社会组织“成长土壤”

□卢文华

  日前,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在全市率先出台《社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实施办法》,并按照对辖区103家社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的结果,下发了第一笔数额不等的社会组织日常经费补助(7月15日《宁波日报》)。

  近年来,招宝山街道通过将征集的各类民意需求以小微项目的形式打包给各类社会组织,同时提供一定的项目资金,激发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热情,“有利于促进社区社会组织转型升级,通过资金杠杆,将政府的优惠政策向重点培育的服务类、管理类、公益类社会组织倾斜”。

  社会组织一方面能够把基层群众的各方面诉求合法理性地下情上达;另一方面也能够把政府的方针政策有效地上情下达,说其是联系政府与居民之间桥梁纽带丝毫不为过。在当下政府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意义。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组织还面临着运营资金缺失、结构不够合理、准入门槛过高、组织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一些有公益性质、服务社会群众,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组织还比较薄弱。如何破解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社会组织本身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社会治理水平。

  人均拥有的社会组织数,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化程度和社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据民政部门的统计,如果按人口比例算,我们的社会组织数量只有法国的九十分之一,美国的四十分之一。社会组织的茁壮成长需要良好的氛围和肥沃的土壤。在笔者看来,像招宝山街道那样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定级并给予资金扶持只是第一步,我们的相关部门还应在降低登记门槛、在布局调整与引导、在改变过去“重登记、轻管理”观念上下功夫。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破解社会组织的发展束缚,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最终使其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左膀右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