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潮塘江元代沉船概貌。 (周燕波 摄) |
填补我省元代沉船发现的空白 本报记者 周燕波 继象山“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的发掘、出水、运输及初步保护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后,昨天,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又传来好消息:慈溪潮塘江一艘古沉船被发现。经国内多位考古专家初步考证确定:这艘沉船属于元代晚期,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这是慈溪境内发现的第一艘古代沉船,也是宁波辖区内发现的第六艘古船,填补了我省元代海船发现的空白。 水泵冲洗淤泥发现古船 昨天,记者跟随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来到慈溪潮塘江古沉船发现地———位于宗汉街道新华村段的潮塘江排涝工程施工地,发现古船基本上已清理干净,工作人员在船的各个构件部位分别贴上了编号标签。由于正逢酷暑高温天气,工作人员须不时地对古船泼水,然后在船体覆盖厚实的遮阳布,防止船板在太阳的暴晒下碎裂。 市文广新闻出版局文博处副处长林立群告诉记者,6月5日,在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慈溪城区潮塘江排涝工程施工地,施工人员用水泵冲洗开挖的塘岸淤泥时,发现了这艘看上去颇为古朴的木船,于是立即向上级报告。宁波、慈溪两级文物部门随即派员赶赴现场察看,初步确定这是一艘古代沉船,立即采取停止施工、派人看守等应急措施进行现场保护。第二天,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专家、工作人员对沉船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和保护。随后,来自国内一些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古船研究、测绘专家也赶到现场进行系列抢救保护工作。 遗物考证为元代晚期沉船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结华介绍,这次在潮塘江沉船上发现的文物不多,在船舱中发现了一些石球、石块、石板以及龙泉窑青瓷碗、高足杯、酱釉瓷瓶、罐和陶缸残件等,这些遗物初步确定为船员的生活用品。有意思的是考古人员还在舱内发现了一枚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铸造的“崇宁重宝”铜钱,与油灰一起粘在船体上,估计是当时船主用于避邪的压胜钱。 王结华说,沉船位于明代成化7年(1471年)修筑的海塘(即现在的慈溪潮塘江),再结合船内发掘的的龙泉窑青瓷物品进行考证,判断这是一艘元代晚期的木船,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同时,这些青瓷文物也印证了龙泉青瓷窑烧制技术从南宋的鼎盛到元明的衰落的特征。 据悉,潮塘江古船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我省元代沉船发现的空白,也弥补了宁波古船时代序列上的缺环。“宁波先后发掘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古船,比较完整地呈现了这5个朝代的造船技术特征。”王结华说。同时,该船的发现,也为研究慈溪围海造田历史、杭州湾岸线变迁以及宁波地域文化、经贸往来、交通发展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造船工艺、造船史、交通史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四大古船之一的浙船考古提供实证 经多位古船研究专家、考古专家的论证,这是一艘可航行于河港近海的尖头方尾运输货船,具有既可航行于南方,又可航行于北方的浙船典型特征。沉船首尾已残缺,但其他部位保存相对完好。 这艘沉船船体残长19.5米,宽5米,型深约2米。初步推测整船全长在23米到28米,主要构件有龙骨、桅座、隔舱壁板、抱梁肋骨、扶墙材、加强筋、纵梁、船底板、甲板、护舷木等。船内还发现有首桅座和主桅座,说明此船至少有两道风帆,有可能还有尾风帆。从现场迹象和船的线性结构分析,此船应有14个舱,现在残存10道隔舱壁板。船体中下部纵向有两条平行俗称“龙筋”的纵梁,贯穿船身各个舱壁;船底板保存较好,其中右舷最多可见有17个底板。从这些实物推断此船的体量还算是比较大的。 最让考古人员兴奋的是,他们发现这艘沉船的右舷保存着双层甲板,全长约13.6米,最宽处约1.5米。据主持本次沉船发掘保护项目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友甫介绍,这是迄今国内发现的第一艘具有双层甲板的古船。双层甲板对船体承重、防渗漏起到保护作用,又可为货物存贮开辟空间。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散乱的构件中发现了断为两段的舵承座,另外还在第十一舱的淤泥中出土了一叶小舵。研究中外交流史、宁波历史文化的宁波大学教授龚缨晏说,如果这两个舵确证为本船所用,那说明当时的中国航船中的导航技术已相当发达,就算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的造船航运智慧,这些新发现也对古船研究专家提供了新课题。 龚缨晏介绍,古代四大名船分别是广船、浙船、福船、沙船。作为这四大名船之一的浙船,目前记载的文献资料并不多,现在发掘了这艘古船,为考古研究人员提供了实物资料。他相信今后这方面的研究肯定会有较大的成果。 沉船修复需3至5年 据悉,目前该沉船的发掘保护已经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从发现到现场保护再到立项审批、考古研究,仅仅用了36天,这种速度和效率是很罕见的,体现了我市各部门高度自觉的文保意识。”林立群感叹道。 据介绍,目前慈溪市政府已经确定将潮塘江元代沉船在现场进行初步保护的基础上,整体迁移至慈溪博物馆广场上专门搭建的工棚内开展修复工作。接下来沉船将转入整体迁移和保护修复阶段。 跟“小白礁I号”沉船迁移保护工作相似,为了防止船板散落、损坏,潮塘江沉船在迁移前也需用一个定做的大箱子装载并加固,然后迁移至博物馆。在工棚内,工作人员先要对古船进行脱盐、脱水处理,防止船板开裂、变形,然后进行科技修复。据王结华介绍,由于船体较大,保护、修复工艺复杂,整个过程需要3至5年。修复后的沉船将作为“镇馆之宝”,移入慈溪博物馆新馆内陈列展示,届时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链接 宁波此前发现的 五艘古船 一、1973年,宁波市区和义路造船场遗址内发现一艘唐代龙舟,该船现在陈列在庆安会馆。 二、1979年,在市区东门口发现一艘尖头、尖底、方尾的北宋海船。 三、1995年,在象山县涂茨镇发现一艘保存较好的明代运输海船。 四、2003年,在和义路发现一艘南宋古船,现陈列在宁波博物馆。 五、2008年,在象山石浦港东南约26海里的北渔山岛海域发现一艘清代沉船“小白礁Ⅰ号。2014年7月9日沉船出水,现移至位于北仑的中国港口博物馆进行保护、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