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海海战中的致远舰。(资料图片)
|
|
法国Le Petit杂志刊图描绘法国炮舰Le Lion号救援沉没的“高升”号中国人员的情景。 (资料图片) |
|
笼中巨兽 “镇远”号铁甲舰是当时北洋主力舰,也是亚洲少见的铁甲巨舰,曾引起日本国民极大恐慌。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被勒令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威海卫战役后,“镇远”舰被日军掳走,维修后开回日本。图为被日军俘获的“镇远”舰。(资料图片)
|
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护送完运兵船返航的北洋舰队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与日本联合舰队狭路相逢。这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首先开炮,北洋舰队各舰也一齐发炮轰击。日本旗舰“松岛”舰也开始发炮还击,“定远”舰主桅中弹,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被烧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 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舰、“扬威”舰,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管带黄建勋落水,“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黄建勋不就,从容赴死,舰上官兵也大部分壮烈牺牲。 “致远”舰也屡受炮击,船体起火,管带邓世昌见日舰“吉野”号恃其船捷炮利,横行无忌,便全速撞向“吉野”号右舷,意图与之同归于尽,日本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致远”舰右侧鱼雷发射管被击中,引起大爆炸,15时30分,“致远”舰沉没,全舰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其余自邓世昌以下全部壮烈殉国。 “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定远”、“镇远”两舰浴血奋战,中弹甚多,几次起火。“经远”继续迎战“吉野”,遭日方四舰围攻,激战中,管带林永升不幸“突中炮弹,脑裂阵亡”,“经远”舰以一敌四,拒战良久后中弹累累,最终倾覆沉没,全舰官兵二百余人,除十六人遇救外,其余全部阵亡。 15时30分,镇远舰的30.5厘米大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爆炸药,发生了大爆炸。除了旗舰“松岛”情况不容乐观,联合舰队的“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也受重创,此时“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见北洋舰队重新集队,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战场。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黄海海战至此结束。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 是役,北洋舰队主力损失惨重,“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五艘军舰或被击沉,或被击毁,日本联合舰队仅五艘军舰受重伤。清军死伤千余,日军死伤六百。此后,北洋战舰退守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不再出战,日军夺取了黄海制海权,此战也成为甲午战争转折点。 黄海海战力量对比表 北洋水师 联合舰队 军舰数 /艘 12 12 艘炮 /门 195 268 30厘米重炮 /门 8 3 15厘米速射炮 /门 0 97 平均航速 /节 10.2 14.5 总排水量 /吨 32100 40840 总兵力 /人 2121 3916 胜败之间 1894年9月17日,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水域决战,五个小时后,中方以损失五舰、死伤逾千而完败,其惨烈程度为近代海战史上所罕见,史称黄海海战。此役,中方官兵表现出来的刚强血性,是国人痛心疾首之余唯一多少可以感到安慰的。 北洋舰队为何输得如此之惨?这是黄海海战最大的问题。纯粹从军事角度讲,晚清的变革是失败了,虽经三十年苦心图治,观念依旧落后,“北洋水师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奉行的却是长期防御性战略,这是一支农民的海军。表面上看,甲午海战双方军舰都是从欧洲进口,将领毕业自同一所军校,且都用英语指挥。但那是农民与现代军人的较量,那是鸡蛋和石头的碰撞。” 在历时半年多的甲午战争中,清军没有守住一座该守住的城池,没有攻下一个该攻下的阵地。丰岛海战、平壤之战,乃至大东沟海战,日军无一战有十足胜算,但清军总是一败再败。这恐怕就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而涉及两军士气两国精神,进一步追问,应该是制度与文化的问题了。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被困刘公岛拒降,于1895年2月11日自杀殉国,17日,日军开进威海港,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至此全军覆没,洋务运动最重要的成果竟这样“中看不中用”,清王朝之最后覆灭也就毫不意外了。 导火索:朝鲜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很长时间无法平息。不得已,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给予援助,日本获悉这一消息后,积极鼓励清政府向朝鲜派兵,同时日军也向朝鲜派兵,而且规模巨大,持续不断。 东学党起义平息后,中国动议中日两国同时撤兵,日本军队虽然没有了在朝鲜继续留驻的理由,但日本在朝鲜与清军一战的决心已定,根本不可能同意撤兵。日本的挑衅激起清政府内部不满。中国国内舆论和清军驻朝将领纷纷请求清廷增兵备战,朝廷里也形成了以光绪帝、户部尚书翁同龢(光绪帝老师)为首的主战派。7月14日,李鸿章根据清廷指示,抽调精兵开赴朝鲜。 7月21日下午,满载清军和武器弹药的“爱仁”号从天津大沽开行。第二天傍晚,“飞琼”号离港。第三天晚上,“高升”号从大沽启程。北洋海军副将方伯谦率“济远”、“广乙”、“威远”三舰护航。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悍然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一千多名清军官兵命丧大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发布宣战诏书。 甲午战争形势图 金旅之战 1894年10月-11月 1894年10月24日,日军进攻鸭绿江江防,不到三天时间,清军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另一部日军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一路进占金州、大连,11月22日,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陷于日军手中。日军攻陷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4天之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死难人数最高估计有2万余人。 威海卫之战 1895年1月-2月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山东荣成龙须岛登陆,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2月11日,被围困在刘公岛的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吞食鸦片自杀。2月17日,日军开进威海港,清政府倾三十年国家财力营建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17日 当日下午,北洋舰队主力与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上,展开决战。北洋舰队损失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5艘军舰受重伤,死伤官兵600余人,但未沉一舰。此役后日本夺取了黄海制海权。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 日军大举进攻平壤,清军奋力抵抗,在战局胶着的情况下,平壤清军最高统帅叶志超决定放弃平壤保存实力,下令全军撤退,日军便在清军的退路上设下埋伏,撤退的清军中伏,阵脚大乱,狂奔五百里,一路逃回鸭绿江中国一侧,整个朝鲜成为日本囊中之物。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25日 当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北洋水师护送运兵船的“济远”、“广乙”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一千多名清军官兵命丧大海。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甲午战争中日两军概况 清军 日军 参战 在辽东、河北、山东有35万军队,甲午战争整体投入兵力约63万人 战争爆发后日本动员了预备役,可投入作战总兵力为240616人,实际派往中国和朝鲜的兵力有17万多人 兵力 伤亡 约11,864人阵亡 1,132人阵亡 损失 6,840人受伤 3,758人受伤 除“镇远”、“济远”被日军俘获,北洋水师主力军舰全部沉没 11,894人病死 鱼雷艇沉没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