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取向、发展品质,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层次与竞争实力。昨天召开的市委第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质量导向、群众满意导向,从整体上处理好“城与人”、“城与业”、“城与乡”的关系,从解决城市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不断提升宁波城市的发展品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重点是做好“一优化、五提升”,即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城市经济综合实力,提升人的素质,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优化空间布局 力除城市顽疾 我们不能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化发展路子,不能“摊大饼式”地让城市无限扩张发展,而是要促进“城市轴”向紧凑拓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紧凑精致型城市。 ———刘奇 发展从“外延式”转为组团式 卫星镇连结城乡辐射农村 市规划局党委书记阮志贤说,推进新型城市化,要从“外延式”转为组团式,以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市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发展,构筑“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的现代都市格局。规划部门正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突出组团发展。重点是优化生活空间,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优化生产空间,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优化生态空间,把牢发展的生态底线。 “具体来讲,就是要从‘点—线—面’全方位提升空间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强‘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网络空间结构。”阮志贤解释,提升“点”的能级,包括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卫星城和中心镇、小城镇建设,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线”的联通,主要是加强“黑线”(交通系统)、“橙线”(市政基础设施)、“蓝线”(河网水系)和“绿线”(生态绿地)建设;稳定“面”的基底,规划西部、南部生态管护区,以生态涵养为主;规划北部平原、南部丘陵农林生态控制区;规划城镇及城郊为生态重建区。 卫星镇连结城乡辐射农村 推进新型城市化,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卫星镇该如何作为?慈城镇党委书记张飞宇说,要进一步发挥卫星镇连结城乡辐射农村的节点作用。 张飞宇说,慈城的古县城、新城、高新园区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初步形成了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下步,一要高品质推进开发建设,以完善宜居后花园功能为目标,加快慈城新城建设。二要更加注重文化传承,进一步提升古县城保护开发的速度与品质。“古县城要做好历史性修复,同时加大区块地域特色文化产业招商,盘活已修缮古建筑资源。”三要加快高新产业园区建设,以促进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 “我们还要尽力做好统筹,整合周边资源,提高区域整体吸引力。”张飞宇表示,未来慈城将考虑与相临的荪湖、保国寺旅游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联动发展,做大做强生态宜居品牌;与江北工业园区、宁波电子商务城江北园区,形成产城互动发展。 (王岚 张黎升) 提升城市品质 提高城市品位 城市就像一个生命体,景观面貌是城市的“形”,功能内涵是城市的“神”。形神兼备、秀外慧中的城市,才是有品位的城市,才是“让人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 ———刘奇 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 市住建委主任郑世海说,围绕全会精神,市住建委将重点做好四篇大文章——— 一是“新城建设”文章,加快构筑现代都市战略“50100”工程为重点的新城、新区、新组团建设,同步推进产业集聚、生态保护等,打造宁波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二是“老城改造”文章,集中力量开展中山路整治提升工程,改造沿线周边区块,提升综合环境品质,继续推进“三江六岸”整治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三是“路网建设”文章。加快推进南北环快速路等一批城市快速路建设,搭好“口字型”快速路网骨架,推进新江桥、澄浪桥、中兴桥等跨江桥梁建设等。四是“城乡统筹”文章,结合“五水共治”行动,住建系统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管网等基础设施向村镇延伸,力争2015年底前实现全市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老城区发展迎来新机遇 “作为老城区,海曙拥有天一阁、鼓楼等历史遗存,文化积淀深厚。提升城建品质,要求我们突出文化特质,努力争创天一阁—月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南塘河二期、城隍庙修缮和秀水街区等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工作,把传统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机融入城市建设之中。”海曙区委书记彭朱刚表示,作为中心城区的海曙,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要把握好发展机遇。 城市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彭朱刚说,海曙区正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与区域特征相契合的新兴产业,特别要抓住建设宁波电子商务城机遇,结合跨境电商试点,集聚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型企业以及服务型企业。同时,要把握商圈、商街等资源要素,推进天一广场、和义大道、鼓楼沿业态优化,打造城市西部商业商贸副中心,进一步巩固好商贸优势。(王岚 张黎升) 发展城市经济 促进转型发展 把发展城市经济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主抓手”,把中心城区作为培育城市经济的“主战场”,把做大做强创新型、服务型产业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主任务”。 ———刘奇 以创新打响城市品牌 “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抓手,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特别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市科技局局长黄利琴认为,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资源生产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品牌,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集聚高端人才。 黄利琴说,发展城市经济,重点是要提升工业经济的科技含量,提升临港工业高端化发展水平,大力引进一批高端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全力推进新材料科技城等创新大平台建设,集聚一批创新型企业,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就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升级。 “发展城市经济,离不开创新软环境。”黄利琴说,良好的创新软环境,将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向城市集聚,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城市的竞争力、集聚力和辐射力。 着力推进三个战略性转变 什么是城市经济?按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勤的理解,就是以中心城市及相关功能区域为主要承载空间,具有资源要素高度集聚和高效配置功能的新型经济形态和现代经济体系。 阎勤认为,宁波要提升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电商经济、创新经济、都市工业、都市农业和高品质民生经济等,特别是中心城区,要从传统的城市经济向新型高端城市经济战略转型。重点开发区域要成为新型高端城市经济主要承载区和增长极。县市、副中心城区、卫星城、中心镇等要成为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主体力量。 “提升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关键是要推进三个战略性转变:一要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战略性转变;二要从传统的一般的城市经济向新型高端的城市经济战略性转变;三要从粗放分散型的城市经济向集约协调型的城市经济战略性转变。”阎勤说。 (易鹤 陈梓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