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学 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阐释阳明思想精华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王阳明思想研讨会发言摘编

  编者按:

  由光明日报社、中共宁波市委联合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王阳明思想研讨会”近日在余姚召开。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与有关部门领导50余人参加会议,围绕王阳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阳明学的道德主体性与现代价值、阳明学与传统学术思想流变以及如何传承弘扬王阳明思想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认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于一身的王阳明是古代“三不朽”和“修齐治平”的成功典范;“王学”高扬人的价值与地位,强调道德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形成了别开生面的人生哲学,对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下仍有值得借鉴的重要思想价值。

  开拓科学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之路

  余红艺(宁波市委副书记)

  我们在王阳明的家乡———宁波余姚,召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王阳明思想研讨会,这既是王阳明思想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挖掘和弘扬宁波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桩好事。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宁波自古崇文重教,硕学鸿儒辈出,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王阳明学术思想为代表的浙东学术文化,以及梁祝文化、慈孝文化、弥勒文化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宁波人民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长期以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致力加强对重大文化遗产、重点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建设,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探索走出了一条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传承创新之路。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鲜明立场,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儒,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入研讨阳明学说的深厚内涵和历史价值,从道德、良知、知行合一、修为、社会治理及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建构等层次和角度,研讨阳明学说对于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深刻启发和现实价值。这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阳明道德文章穿越时空的价值

  李春林(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也是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代宗师和集大成者之一。“王学”是明代儒学革新的产物,它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理论框架,建立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为基本范畴的心学思想体系,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改造和革新了儒学,并在内容上高扬人的价值与地位,强调道德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形成了别开生面的人生哲学。

  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王学”博大精深,对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即便到了当前,仍然具有诸多可资借鉴的思想价值。比如“心即理”的实际意义,是要为我们的心灵确立一个可靠的依止之境。“天理”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揭示出外在世界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灵状态。今天,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以美丽心灵作支撑,心灵有多美丽,环境就会有多美丽;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以和谐心态为基础,心态不和谐,什么和谐都谈不上;比如“致良知”,强调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活动的一致性,“良知”的核心是“明是非”,在正义面前,当仁不让,当事不让,事理融通,知行合一,体现的是难能可贵的担当精神;比如“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等精辟论述,都表达出阳明先生关心的是世道人心,希望将道德伦理融入人们的日常行为,以良知代替私欲,提升精神境界。这些至今仍是克服喧躁浮华、培养良好品德的良药。由此,阳明先生的道德文章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深入研究、深刻阐发阳明思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王阳明的学术与时代

  商传(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我们谈王阳明,一向极重于其思想之研究,盖阳明之心学,“别立宗旨,显与朱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且其后影响未泯,延绵至今。阳明的思想有此影响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对于时代变化的启蒙作用。

  明朝自成化开始,在商品生产冲击之下,社会已经隐然而变。其后的弘治一朝,史上虽称“中兴”,其实是对于其所不理解之社会现象的整顿,故其君臣皆正人,努力十余载,终以无果而终。于是正德以后,历史变革之要求,再次凸显。

  阳明学虽称“心学”,其实是一门务实之学,是其以救世出发而倡导的思想改造运动。即今日中外学者所谓“从王阳明到李卓吾,为个性追求提供了理论依据。”因知晚明社会之变化,与阳明思想有极大的关系。阳明学说是明中晚期的一个文化标志。它适应了时代发展,既是推动社会变化的思想基础,也是时代变化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王阳明的亲民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吴光(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

  在阳明良知学体系里,有丰富的亲民思想。王阳明的“亲民”说有三层意思:一是爱民保民。王阳明说,“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如保赤子”,就是说,应像君子尊贤爱亲那样爱护人民,应像父母爱护婴儿那样爱护人民。二是顺应民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评判是否有资格充当“民之父母”的标准,就在于他能否以人民之好恶为好恶,是否以顺应民心为依归。三是安民富民。王阳明解释孔子“修己以安百姓”的涵义时说,“修己”便是“明明徳”,“安百姓”便是“亲民”。所谓“安百姓”,就是保持社会稳定,使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起来。这是孔子的理想,也是王阳明的理想。

  王阳明的“亲民”思想,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人文精神,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而且在当代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王阳明的亲民思想提倡为政之道在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其根本的精神就是坚持为政以德,推行德治。一是为政者要以德修身,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文明素质,做人民的表率,身教重于言教。二是要求为政者要用道德人文精神化民成俗,这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所急需。第三,王阳明的“亲民”思想强调“为政者”要顺应民心,以民之好恶为好恶。

  阳明“大人之学”简析

  方朝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王阳明一生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大学问》,集中说明圣人之学为“大人之学”,圣人之道为“大人之道”。什么是“大人之学”“大人之道”?用今天的话解释,有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一是有坚定的信仰;二是独立的人格。

  所谓坚定的信仰,用王阳明本人的说法是,“视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一个人精神境界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是在精神上自足的表现,达到这一境界也就可以做到视金钱如粪土,为理想的道义视死如归,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所谓人格独立性,用王阳明的话说,是指人心被各种欲望所控制,遮蔽了自己那“灵昭不昧”的本性,在权力和权威面前没有内在的精神支撑,自然就会失却独立性,从而弯腰低头、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如果人们能认识到自己的本性“粹然至善”、不假外求,自然就不会为权力和权威而出卖灵魂。

  挺立道德主体是阳明思想的特质

  张海晏(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挺立道德主体,是阳明思想的精神特质。在“龙场悟道”时,他领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在思想上萌生“良知”之旨;经历人生风雨后,他晚年提出“致良知”的宗旨,认为此乃“圣人教人第一义”。阳明所谓“良知”,系明是非、知善恶的道德良心,“致良知”之“致”字为彰显与实现之意。他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良知者,心之本体”,“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把道德的本源与依据还原或内置于人的本心,人不只是外在道德准则的践履者而是宇宙的立法者。

  阳明生当危机四伏与朱学弊端尽显的明朝中叶,作为一代心学宗师,他思想学说的主体性转向,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有如一股清风使“群寐咸醒”,并衍化出波澜壮阔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潮。阳明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思想形态,并非只有“博物馆的价值”,它经由今人的诠释和解读、价值的重估与创造性转化,理应对现代化的偏差与人性的异化起到某种纠偏补弊的作用。阳明的道德理想主义特别强调人的行为动机中道德的优越性和主导性,把人格之尊严和德行之圆满作为人生意义的至高境界,无疑具有唤醒人文精神和点燃理想之光的积极意义。

  阳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罗炳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所开创的心学一派,被称作王学或阳明学,不仅在明代后期风靡一时,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迄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第一,在中国传统认知方式上的价值。陆王心学“致良知”的方法强调内溯本心体悟而达到认知结果,其长处在于把认知对象通过抽象思维而上升到理论层面,弥补程朱理学认知方法的局限。正因为阳明学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所以能够在认知方式上超越程朱理学,成为我国明清之际影响很大的学术思潮和社会思潮。

  第二,在明清浙东学派发展史上的价值。在浙东学派发展谱系中,阳明学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浙东学派后学刘宗周、黄宗羲、全祖望、章学诚等人,或补充和修正阳明学的缺陷而创立新学说,或继承和发扬阳明学反传统而注重理论阐发,为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更大贡献。

  第三,关于阳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阳明学的主体学术是属于具有撰述宗旨的学问,对于程朱理学末流空谈义理和不问世事具有挑战和批判的价值,对明代社会有裨益。而陆王心学末流学术则失却阳明学立言宗旨,最终陷入“禅障”的误区,走向空疏不实而没有学术价值的歧途。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奚明(余姚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阳明作为余姚四先贤之一,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其一生既为官、又倡学,先后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命题,最终创立和完善了“心学”思想体系,成为明中晚期的重要思想流派,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弘扬王阳明先生的学术思想,我们修葺开放了王阳明故居,成立了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多次举办了王阳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并组织出版了《王阳明全集》等一系列学术著作,启动了电视剧《王阳明传奇》的拍摄工作。特别是我们坚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阳明学的当代意义,提出了“知行合一、拉高标杆,加快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发展目标,组织开展了“做文明崇德余姚人”系列活动,补好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使阳明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我们相信,此次研讨会,必将对王阳明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产生重要影响,必将为美丽富裕幸福新余姚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支撑,也必将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王阳明先生的家乡,我们将以此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王阳明思想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发展,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原刊于7月24日《光明日报》,本报有删编)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