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4月9日,宁波市老外滩教堂前,朋友们为一对新人拍摄婚纱照时放飞气球。老外滩教堂是我市新人拍摄婚纱照的首选之地。 (记者 周建平 摄) |
两天前的那个凌晨,降临在老外滩天主教堂的一场大火,此刻仍让宁波人的心头隐隐作痛。 一张事后航拍的照片更是触目惊心:天主堂主体房屋屋顶塌陷,被烈焰焚毁的梁柱漆黑成碳,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所幸教堂四周墙体尚且完好。 这不是宁波文物建筑首次遭遇灾祸。如何把火灾隐患控制在最低程度,文保单位在日常使用和管理中如何做到防微杜渐?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市有关人士。 一组数字 加强防火意识刻不容缓 前天下午,宁波民间文保人士杨古城在电话中向记者历数了这些年来宁波发生的多起文物建筑或古村落失火事件: 2006年8月,宁波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象山县西周镇的儒雅洋村遭遇大火,把其中最精彩的一批古建筑烧成瓦砾;2009年3月,鄞州区百梁桥村和蕙江村的千年古桥百梁桥突然起火,桥中央被烧出一个大洞。百梁桥是浙江省内最长、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廊桥,始建于北宋元丰元年,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2012年5月,海曙区和义路106号,中国第一所女校———甬江女中体育馆旧址因不明火灾造成建筑损毁…… 杨古城表示,这些失火事件令人痛心,值得人们特别是文物使用单位(业主)和监管部门深刻反思。 他说,虽然国家和主管部门已经花钱配备了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但有的文物使用单位(业主)一到火灾发生时,往往手忙脚乱。究其原因,大多和平时缺少消防应急演练有关。“防范比追查责任更重要。” 市文保所所长徐炯明指出,古建筑需要进一步规范电器安装和控制明火使用,要加强对古建筑、古村落电线老化现象的检查,文物实际使用人要严格控制日常用火。“古建筑安全问题主要是消防安全和文物本体安全。”徐炯明说,木结构文物建筑损毁原因以火灾、漏雨失修、虫蛀居多,最怕的就是火。 “7月31日下午,市文保所将举行一次消防安全演练。市文物保护安全监控系统的方案在上个月已经基本通过,下半年将在城区有条件的重点文保单位进行试点,该系统不仅能及时监测火灾,还能发挥防盗等功能。”徐炯明说。 一个疑问 天主教堂将如何修复? “现在最关键的,是对墙体进行抢救性加固,避免二次损害。”徐炯明表示,“接下来的建筑复原设计方案,总的原则是———修旧如旧。”这次火灾,天主教堂屋顶的瓦构件和梁架部分损毁比较严重。教堂的木梁材质是杉木,修复时会采用杉木,而且尽量选择旧料。至于屋顶的瓦片,也会选择那些城市拆建过程中保存下来的旧瓦片。文物部门曾对该教堂做过基本测绘工作,但目前,他们还将根据一些残存的梁架进行补测,为以后的建筑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老外滩天主教堂的最珍贵之处,在于它是哥特式建筑和中国传统古建筑抬梁式结构互相融合的近代教堂建筑,与上海、天津等地的天主教堂是不一样的。老外滩天主教堂是当年宁波城的地标性建筑。许多老照片搞不清是中国哪个城市,但只要有江北天主教堂身影的出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部位出现在一个角落,老宁波人一眼就可以认定是宁波城旧影。”对宁波的古建筑尤其是近代建筑颇有研究的文物博物副研究员黄定福说,修复被损坏的近代建筑特别是如此珍贵的天主教堂不能急于求成,没有充分地勘察、研究、论证,有可能损害文物的历史信息。“结合现场调查、勘察,通过专家论证,尽可能找出原始图纸,比如设计图、模型,以及文献记载等,得出当年建造时代建筑物的风貌,恢复要完整地反映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 徐炯明介绍,昨日上午,他们在会上已基本确定了老外滩天主教堂的抢险加固措施,“这项工作的主管单位和施工单位已经确定,具体操作是边设计、边加固、边施工、边清理,由业主单位———天主堂方面具体实施,由市、区两级文保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管。” 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 汤丹文 江北老外滩天主教堂因一场大火损毁严重,让所有热爱这个城市的新老宁波人痛惜不已,也使文物建筑保护话题又一次成为焦点置于公众视野。 大火过后,尤需反思。应该说,这几年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宁波对文保工作越来越重视。本月,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正式成立;几乎与此同时,《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向市民征集意见;同月,规划部门出台的《宁波市三江六岸拓展提升总体规划》提出“保护、复兴与活化滨江的历史街区、街道和建构筑物,保留和传承各发展时期具代表性的历史遗存、遗迹。” 尽管从立法、行政到规划的角度,宁波人对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文物建筑的保护意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和迫切,但一起大火还是让我们感到文保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单个火灾的原因也许有其偶然性,但这几年宁波一些文物建筑的多次失火令人感觉这偶然中有其必然。文物建筑利用的多重性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去年,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对宁波的文物建筑利用做了一次调研。目前,宁波的文物建筑利用除了用于开设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等公益项目外,有的用作办公用房,有的出租用于经营使用,宗教类文物建筑则延续原有使用功能……这种多行业、多部门利用文物建筑的现状,让文物建筑的保护呈现不确定性。 政府特别是文物保护部门对文物建筑利用的监管自然责无旁贷。文物建筑直接使用者或直接管理者的保护意识是否强烈,具体保护措施是否落实,也是文物建筑保护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文物建筑的利用中,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全社会形成这样的共识并真正付诸于行动,只有政府监管部门和文物建筑实际使用者各司其职,我们才能亡羊补牢,避免类似老外滩天主教堂火灾的发生。
|